简单点就行(邓小平外出开会嘱咐:工作餐简单就

体育百科 2022-11-22 07:05www.1689878.com体育运动

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过《悯农》这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短短二十个字,道出了多少农民辛勤劳动的过程,哪怕是一粒米饭,也是这样辛苦劳作而来,容不得半点浪费。

也由此教育大家,每一粒米饭都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怀揣感恩之心。

现在我们饭桌上的菜品越来越丰富,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还有各式各样的烹饪方式,煎炸煮炖焖蒸炒,一样的食材作出不一样的美味。

如今说到吃饭已经不是简单的填饱肚子,我们对食物有了更高的要求,对食物的口感和菜式的摆盘也有了更高的审美。

我们国家地大物,山川秀丽,地理位置和人文风貌都非常丰富多样,这也就造就了我国食物丰富,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特色菜。

四川的辣,重庆的麻,北方菜式底味足,南方菜式讲究原汁原味,八大菜系各有特色。

但是提到领袖们的日常,很多人都会想到有专人打理准备,食材荤素搭配营养丰富,想吃什么就有什么。

甚至有些人会想到古代皇帝大臣吃饭的样子,钟鸣鼎食满汉全席各式各样的菜肴轮流端上来品尝,厨房分工明确,食材都要最新鲜的。

那么在那个年代,邓小平的日常饮食是怎样的呢?真的是和古代大臣一样奢靡吗?

01 我是农民的儿子

作为人民的领袖,确实在一日三餐的吃食上会比一般人更讲究些,毕竟他们辛苦操劳。

每天呕心沥血的处理工作想怎样带领大家更好的发展,要讲究营养均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尽管是这样,在当时并不优越的年代,他们也是很节俭的,都不支持搞“特殊化”,要和人民群众一起同甘共苦走向富裕。

邓小平同志在面对人民群众的感激之情时,双眼饱含泪水,内心的激动无法表达,他颤抖着又清晰的告诉大家:“我是农民的儿子!”

他做到了,他从农民中走出来,深刻地体会到农民的辛苦和不易,更清楚地明白几千年来人民受到的压迫和不公对待。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在当时还是“小渔村”的深圳地区,经过深入考察,每天查阅各种资料,走访人民群众,倾听最底层人民的心声。

也就是在那时候他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要让中国人民在“站起来”之后,更加昂首挺胸的“富起来”。

要摆脱贫困,就要打开国门,和世界各国做生意,在当时的情况整个国家都打开国门做生意是不可能的,只能先开一部分,吸取经验再慢慢改进。

深圳在当时还比较落后,“深圳”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非常深的圳。圳,就是水沟的意思,这也可以看出来当时深圳的贫困程度。

在那时候邓小平同志在考察期间,看到为他专门准备的工作餐,里面肉占多数。

他生气的批评了当时负责他饮食的厨师:“人民同志吃得这么艰苦,有的甚至连饭都吃不饱,我哪里好意思吃这样的工作餐?”

邓小平要求跟当时的干部吃一样的工作餐,简单的时蔬和一点肉末的例汤,他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一粒米饭都不剩。

让有些人开始怀疑自己的味觉,怎么自己吃就寡淡无味,邓小平同志吃起来那么香?

“西红柿炒蛋就是非常好的工作餐了!”邓小平同志对吃的要求并不高。

有时候邓小平同志去各地开会,会特地找到当地负责接待的人嘱咐,自己的工作餐简单就好,一个菜一碗汤,能吃饱就行。

每每这种行为,都让负责接待的人非常惊讶,一个大领导对工作餐的要求这么低?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要求。

在20世纪70年代,有些地方官员作风不正,过着骄奢的生活,给人民群众留下很多不好的印象。

邓小平同志每次在开会的时候都要强调工作餐的事,借着这个机会跟干部们强调作风问题。

强调我们是农民的儿子,人民群众选择我们是相信我们,我们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

吃的工作餐也是非常简单的素菜,小葱豆腐,西红柿炒蛋,还有一碗例汤。他吃得津津有味,还说西红柿营养丰富,配饭非常可口。

在当时带头以身作则地进行“光盘行动”。其他领导干部看了非常羞愧,也纷纷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勤俭节约规范自己,所以说行动是最好的教育。

02 列车上的“工作餐”

对于需要经常实地考察的邓小平来说,出差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路上,工作餐也是在列车上解决。

这种时候列车长都会过来询问邓小平的警卫员,是否有忌口的菜或者调料,有什么比较偏爱的菜式,想着长途奔波不容易,尽量用有限的条件作出好的工作餐。

让各位列车长出人意料的是邓小平同志对这些没有什么要求,“家常菜就可以,简单吃饱就行。”

有一次在列车上,午餐的砂锅豆腐有几块剩下,白菜也有一些,他让工作人员收起来,晚上加点青菜炖一炖再吃就可以了。

工作人员想到这是大领导,在当时的火车条件,留着晚上吃味道可能就变了。

想着领导可能就随口一说,工作事情多晚上也就不记得这件事了。

想不到在晚上邓小平同志看到端上来的菜没有中午的剩豆腐,都是现做的新鲜菜,非常生气的找工作人员询问情况。

并且把新鲜的菜交给列车长给列车的其他服务人员吃,硬是要把中午的砂锅豆腐吃完,还跟那位工作人员说了很多饥荒年代的故事。

“当时大家连树皮草根都抢着吃,如今条件好了,也不能这样浪费食物啊。”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道。

03 邓小平家的“特色菜”

再后来生活水平越来越好,邓小平也不需要经常出差考察了,国家给邓小平配备了专门的厨师照顾他的一日三餐。

据邓小平的警卫员张宝忠回忆:“他几十年都坚持按时吃饭,早饭八点,午饭十二点,晚餐下午六点,再忙也不会不吃饭。”

张宝忠在邓小平身边当了司机多年的警卫员兼秘书,对邓小平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非常感动“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的,经常不按时吃饭。”

邓小平同志是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对肉也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怀,喜欢大块地吃肉,粉蒸肉和回锅肉是他最喜欢的两道菜。

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大家都是一起吃大锅饭,肉和油水很少,负责人担心这样下去邓小平身体吃不消,会缺乏营养。

有的时候就会单独炒一个菜给邓小平同志。

邓小平接受了这份心意,却从来没有吃过这一份单独做的菜,都是留给小孩子吃,说孩子们是国家的希望是未来,他们的营养要跟上。

在改革开放后条件好了,负责人想给他加几个“硬菜”,他拒绝了,“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量入为出,不能铺张浪费。”

张宝忠回忆道:“他的早餐一直是地道传统的四川早餐稀饭配馒头,偶尔加些泡菜,午饭晚饭基本是四菜一汤。”

这个家常版的四菜一汤,是邓家不变的晚餐,简单的蔬菜加上偶尔的肉,有一份冬瓜汤,就是一顿丰盛的晚餐。

四菜一汤偶尔随季节变换,有一道菜却始终没有更改,那道菜就是“大杂烩”。

所谓的“大杂烩”其实并不是一道固定做法的菜,而是把之前几餐没吃完的剩菜一起放进锅里,加上家里现有的蔬菜,有萝卜就放萝卜,有白菜就放白菜。

有条件的时候再加几块豆腐或者几片五花肉,加水炖一炖,这就是大杂烩。

就是这样一道由剩菜加上最为普通不过的蔬菜,做法也简单,却是邓小平同志最喜欢的一道菜,也是他家晚餐的“特色菜”。

再后来即使生活条件变好了很多,这道“大杂烩”也没有改变,可以说是邓小平同志家里的一道“特色菜”,这也是他个人勤俭节约的“特色菜”。

04 “川不川,淮不淮”

邓小平是四川人,对辣情有独钟,吃的菜经常也喜欢放点辣椒“这样才够味!”,煮白菜也会让厨师放点辣椒。

在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同志复出之后,国家中央委派管建平厨师负责邓小平家的饮食。

据管建平回忆,那时候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大的提高,在吃饭方面不用担心饥荒和其他问题了,许多人都从吃饱到追求吃好的路上了。

而邓小平对管建平的要求还是“四菜一汤”,不能再多,也不能额外加餐要避免浪费,没吃完的菜,还要留着做大杂烩。

就在那时候管建平得知,邓小平同志尽管是四川人,对淮扬菜也是很喜爱,特别是红烧狮子头。

那时候管建平突发奇想,把淮扬菜的红烧狮子头稍稍改动,加上川菜的烹饪手法和花椒辣椒,做成一道川菜版的“红烧狮子头”,邓小平应该会非常喜爱。

结果却和他想象中的大相径庭,邓小平吃饭的时候没有特别的表现,饭后却找管建平聊天。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川菜的特色是麻是辣,淮扬菜的特色是清淡,原汁原味。”

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这个特色不能搞混了,淮扬菜加辣椒就变得川不川,淮不淮了不是?”

管建平听了深受感动,原来邓小平同志喜欢的正是淮扬菜红烧狮子头的原汁原味。

邓小平同志在吃食上这么讲究,对待事情更是严谨,所以才会有了针对深圳作出的开放特区这个决定。

正是他日复一日的考察和衡量,既保持了深圳的特色,又恰到好处地利用起了深圳面向世界这个极大的优点。

05 “特色菜”传承“特色家风”

特色菜正是前文所说的“大杂烩”,邓家上下在邓小平同志的言传身教下,早已把这道菜作为家常菜,也把勤俭节约作为座右铭。

传承下来的大杂烩,早已经是勤俭的代名词,节约精神的象征。

邓小平的后代也曾说过,尽管现在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再也不会有积贫时期的那种吃不上饭的时候了。

但是这道“大杂烩”依旧是所有邓家人觉得最好吃的一道菜。

只不过在今天,这道大杂烩有了更丰富的佐料,也有了更广泛的传承和效仿。

相比之下,现在有很多人没有经历过大饥荒的年代,出生在优渥的社会主义,不懂得粮食的宝贵。

只是在电视和书籍上看过中国贫穷时代的样子,甚至认为创作都是有夸张成分,不知道当时的情况比书里记载的,电视剧里播出的,只会更严重。

许许多多的伟大领袖从泥泞中一路走来,带领着大家坎坷前进,最后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我们生在阳光下,长在春风里更应该懂得一路走来的不易,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现在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以不珍惜粮食来换取优越感,有很多小孩不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这个道理。

认为家里不缺这点粮食,不喜欢吃或者不想吃了扔了就是。殊不知在以前年代,这些扔掉的食物都是人们想吃吃不到的奢侈品。

更过分的甚至有些网络主播为了眼球,专门做浪费粮食的事情,有人喜欢是流量,有人骂也是流量,想着既然都是流量那就会有价值,这样的做法和想法让人痛心惋惜。

有袁隆平这类人一辈子醉心研究水稻,我们才有底气不害怕某一天饥荒重新袭来。

有邓小平这类人恪守勤俭,我们才能体会到富足的幸福,我们应该做的是珍惜而不是挥霍。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