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举重李雯雯身高体重(冠军李雯雯:轻盈地负

田径运动 2022-11-19 08:19www.1689878.com田径世锦赛


21岁的中国举重队选手李雯雯练就了轻易举起重量的能力。在东京斩获金牌后,人们与她在社交网络平台微相遇,才发现这个与“负重”相伴的00后运动员,给众人所展示的却是“轻盈”的快乐。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端坐在电视机前看到正统的运动员形象,她更像一个邻家小妹。

把超过自己体重的杠铃举过头顶,再放下,双臂聚拢、比一个大大的心——这是李雯雯处理重担的方式。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这个女孩在87公斤以上级举重比赛中夺冠,成为中国举重队首位零零后冠军。

几乎在所有露面的场合,李雯雯总会用比心的姿势收尾。这始于她在全球观众面前第一次个人亮相。当时,她的三次挺举全部成功。最后一举时,她放下180公斤重的杠铃,双臂摆脱了备战奥运两年来的重负,自由地举过头顶,形成一个大大的爱心。接着,她一把搂住冲上来的教练吴美锦。和今年夏天诞生的其他零零后世界冠军一样,李雯雯向大众展出更加个体化、更加快乐的一面。杨倩秀出美甲、张家齐想要芭比娃娃做奖品、姜冉馨想要偶像一个点赞……自然地融入到网络氛围中。在互联网上,人们讨论的焦点也不再只是刻苦训练换来金牌,而是小将们的生活点滴。对李雯雯们来说,比赛是人生中的一个环节,夺冠只是一件平凡、快乐的事。

更加直接的表达

比赛之余,出现在公众视野时,年轻运动员们往往更为外界所关注。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后,奥运村的“纸板床”引发中文互联网热烈讨论。中国网友担心它们会影响中国运动员休息质量。与前辈们相比,00后的她显然更习惯用眼下最时髦的方式回复大众的关心。

李雯雯曾在微发了一则vlog:“昨天很多人都问我,这个床,是纸的,我睡可以吗。我今天来回答你们,不用担心,”说着,她把镜头对准一副地铺, “因为我睡在地上。所以,没有问题呀。”她把地铺掀开,解释第一层是床垫,第二层和第三层是被子。“地铺很好、很厚。”她说。

末了,她告诉大家,出去比赛的时候睡地铺是标配。因为软床往往硬度过小,对自己左侧腰部的旧伤没有好处。

2000年出生的李雯雯,对世界和周遭事物的理解,一直呈现出轻盈状态。在李雯雯的世界里,除了举重,似乎再没有什么事情给她负担。

在东京奥运之旅的最后一天,李雯雯还拍了一条关于“吃”的vlog。视频拍摄于半夜,距离她夺冠已经了过了一天,期间她忙于颁奖典礼、接受采访,还没吃饭。她展示了奥运村的夜景,随后拍摄了食堂里的饭菜。紧接着,她把屏幕对准自己,对着屏幕把食物送到嘴里,在东京奥运村里做了一场小型但有纪念意义的“吃播”。

在网络走红之后,李雯雯每天总能看到几百条私信涌入自己的账号,粉丝量每天都在上涨,已经达到16.5万。

21岁在东京奥运会夺冠,这件事没给她带来光环或者包袱。对于李雯雯来说,更像打开一扇新大门的契机,奥运会把她推到了更多中国普通人的视野里。

接受采访时,她语带新奇地谈到“超话”。她还不知道怎么玩转超话,这些微上的东西都是新知识,她要去学,从头学。为了这些在微上渴望与她互动的网友,一开始,她摸索着迷迷糊糊建了个微粉丝群,群里的300席很快被占满。紧接着,她发现自己是本群的“管理员”。由于不知道怎么当好“管理员”,她怕自己没有时间和经历组织好把群里的氛围,她解散粉丝群,又以“空降”的方式进入另一个由粉丝建立的群聊。她一说话,立刻有十几条消息弹了出来。

从东京回国后,李雯雯连着四天发微,贴出粉丝为自己绘制的卡通画;有时,她也在短视频平台和网友直播聊天。

图 | 微粉丝给李雯雯画的卡通形象

日常生活中的李雯雯,和普通女孩一样有自己喜欢的明星,会因为明星回应了自己的喜爱而欢欣雀跃。几天前,相声演员秦霄贤突然在直播中邀请她连线。猝不及防地,她第一次和自己喜欢的明星对话。前一天晚上,李雯雯发现秦霄贤在微上关注自己后,激动得大笑,入睡的队友也被雀跃的她摇醒,睡眼惺忪地被通知她的好消息。直播中,她把这一切直接告诉了秦霄贤,快乐地笑。见状,有网友评论说,奥运冠军也有普通“追星女孩的快乐”。

这一代的运动员对于自己的喜好的表达更加直接。参加气手枪混合团体赛的姜冉馨在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直接吐槽“白敬亭给杨倩点赞,却没有给自己点赞”。听到主持人的允诺后,小姑娘露出开心的笑容。当记者提问有没有和奥运村的吉祥物合影时,姜冉馨直言:太贵了就没有合影!这次吐槽让她登上热搜。同样,女乒运动员孙颖莎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在结束隔离后,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回家吃饭。

必经的苦痛

被大众看见背后,是小将们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

在李雯雯的讲述中弥漫一种愉悦和小确幸的情绪,但这一路走来并非与痛苦、不顺绝缘。第一次和举重这项运动产生关联时,李雯雯11岁,身高170厘米,体重88公斤。那时,当鞍山体校教练来到自己就读的小学选拔人才时,李雯雯虽被推荐但最终未能成行。平日里毫不在意亲戚邻里催促减肥的李雯雯,这一次有了强烈的情绪,她想要证明自己,不断央求父母给体校教练打电话,请求对方给自己一次机会。

两年后,她被福建省队的教练相中,从北方飞到福建驻队训练,离国家队只有一步之遥。李雯雯试过从训练里抽离,休息一天。随后她发现,肌肉的状态下降了,变得无力而松弛。为了不耽误训练进度,李雯雯只能在随后一周加大训练量。

2015年,李雯雯15岁了,参加举重训练第四年,李雯雯的世界里发生了许多事。父亲创业失败,爷爷也因病半身不遂,父母经常因为资金的缺口而吵架。消息传到在举重队训练的李雯雯耳朵里,让这个孩子在训练之外,愧疚和迷茫更添几分。

为了早日解决心理负担,李雯雯在训练中更加拼命。以前,举重对她来说是上学,是让她尝到甜头的兴趣爱好。15岁之后,举重被她认定为事业,也因如此,即使是一些令她抵触的训练,她也不拒绝。

2018年,准备要在人生中的首场大赛中亮相之前,李雯雯感觉膝盖剧烈疼痛。在那之前,她的膝盖时不时疼痛的毛病存在了3年,她没太在意。那次比赛的备战期间,一个普通的训练日,在承受了一次20多组动作外加原地站立一小时的大强度训练后,李雯雯尚未发育成熟的膝盖首次爆发了伤病。

此后,伤病成为了李雯雯每一天都要经历的一道坎。下蹲和站立,两个每次举重必须经历的动作,变成艰难的事。

但比赛不等人,在那年11月份,李雯雯和教练突然接到通知:这场全国女子冠军赛提前两个月举行。加量训练中,李雯雯感觉自己的腰部肌肉被拉伤,年幼的运动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忽视了这次拉伤,简单治疗后继续训练。没过多久,腰部出现了二次拉伤,导致她从此之后只能睡硬板床。

第三次重大受伤是2020年疫情期间。8月份,疫情把中国举重队的奥运备战期延长了一倍。从2020年春节除夕夜开始,举重队全体队员和教练便开启了一整年的训练周期。在8月份的线上比赛中,由于动作失误,一道120公斤重的杠铃从李雯雯手中滑了下去,直接拉伤了她的左肩。此时距离东京奥运会举行还有十一个月。

没有人有机会告诉年幼的举重运动员,人的承受能力其实是有限度的。乐观稚嫩的举重运动员没有极限的概念,也因如此,危及职业生涯的伤病爆发,注定是一次必然发生的考验。这种考验是每一个年轻运动员都曾承受的,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当然,有时候痛苦不仅来自于身体,还来自外在环境的限制。

在广东省,仍有这样一个训练场地:陈旧的跳板器材和露天的跳水台,一到夏天便扛不住刮台风下雨而无法使用。受气温影响,这里在冬天也不适合训练。这里奥运冠军全红婵曾经所在的跳水队训练之地,队里的孩子每年只能训练7个月。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全红婵和队友们坚持每天400跳。一练,就是四年。

图 | 李雯雯拍摄的东京奥运村

漫长的爬坡

通过克己奋进的训练,一步步挤进国内赛事、国际赛事,最后登顶世界冠军,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爬坡。

爷爷去世后的两个月,曾是李雯雯人生最低谷的一段时期。白天,她照常训练,晚上接受医生治疗疼痛发作的腰部、膝盖或者脚踝。到了该入睡时,李雯雯几乎整晚失眠。她只有20岁,压力和痛苦击垮了李雯雯,比赛中,她没有握好120公斤的杠铃,杠铃意外脱手。

破釜沉舟,李雯雯把训练难度提升了一个维度,每周二分之一的训练时间分配给体能。这本是李雯雯最不想面对的挑战——由于体重级别高,李雯雯的心肺功能比同龄人弱,耐力也远远落后于自己的爆发力。顾忌伤病复发,一度阻碍成为她创造更好成绩的心病。更多时候,教练在哄她,你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脆弱,试一下更重的重量,伤病肯定不会复发。

伤病留给李雯雯的心理负担被一点一点地解除。坚持体能训练两个月后,李雯雯在另一场比赛里打破了赛事纪录。她预想,腰部、膝盖、脚踝三个部位的痛感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袭来。但是比赛完的第二天,整整一天,这些患有旧伤的部位都平安无事。从那一次开始,她才真正相信,自己与奥运冠军领奖台的距离在逐步缩短。

另一个如履薄冰的运动员是曾文蕙,她的项目对普通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作为中国滑板队的一员,16岁的曾文蕙在预赛表现出色,大绝招环节第一个动作就拿到了4.92的超高分。但为了准备这场比赛,征服高难度动作,这往往需要反复地摔倒和爬起。曾经,因为摔倒一次,她花掉一周时间用于康复。后来在练习时,她习惯在落点放一块垫子来保证成长的效率。

曾经年少成名却滑落低谷的李冰洁体会得更加深刻。15岁初出茅庐,李冰洁便在国际大赛上获得奖牌、国内全运会上收获金牌。但在这之后,骨折带来的严重伤病让她与泳池隔绝。她并没有放弃,通过恶补体能的长跑训练,最终找回了竞技状态。她的策略是——不能在水里游,就在岸上跑。“每周进行三堂陆上训练课,跑得好时10圈、15圈,跑不好就要被罚100圈,相当于跑个马拉松。我经常是从早晨跑到中午,一边跑一边哭。“如今这些回忆都成为云淡风轻的小事。

回到东京奥运会开幕前三个多月,李雯雯进入中国举重队出征东京奥运会的大名单。此次奥运会,中国举重队派出8人参加比赛,李雯雯是其中唯一的零零后,也是最后一个出场参赛的选手。七月下旬,举重队入住奥运村,在等待比赛的十天,李雯雯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她极度关注身体的每一个细节。每次下楼时,她都一边迈步一边想,千万不要崴脚;每次吃水果,她也盯住手里的刀,怕万一切到手指,整只手的握力都会受到影响。

8月2日下午,以领先第二名12公斤的结果完成抓举后,场上没有对手,也没有观众。场馆里回荡着广播,提醒着每位参赛选手最终结果。连续三次挺举成功,她喊了句“拼了命了”,走到终极挑战,180公斤的杠铃面前。她想起教练跟自己讲的话:把每一次举好就行了,摒除杂念。

她双手抓住杠铃杆,嘴里念着动作要诀:“贴身上,高起高带,顶直接。”这是教练吴美锦教给她的口诀,她牢记于心。

重达180公斤的杠铃在运动员的的胸前短暂停留,随后,被轻盈地举过头顶。一枚金牌稳稳地落在了李雯雯身上。

图 | 夺冠后的李雯雯


- END -

撰文 | 史蓓斯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