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身价差距这么大(人类社会贫富差距产生的
大家好,我是砚心山童;这一次,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贫富差距产生的根源问题。
第一章 自然界以及早期人类社会财富分配机制的解析
第一节自然世界的财富分配法则
我们先从自然界的财富分配机制讲起
在人类还没学会如何储存食物之前,社会财富等级分配其实跟动物界是差不多的。基本上都是根据每个个体对族群的贡献值分配的,而且这是基于本能的直觉选择;我们以非洲草原的狮群社会为例
狮群案例
非洲草原上的狮子族群通常是由4-12头有亲缘关系的母狮、它们的孩子以及1至6头雄狮组成。这几个雄狮往往也有亲属关系,例如兄弟。狮群的大小取决于栖息地状况和猎物的多少。东非的狮群往往比较大,因为那里的食物充足。最大的狮群可以聚集30甚至更多的成员,但大部分狮群都维持在15个成员左右,小一些的狮群也很常见。族群中只有狮王拥有交配权,其他的公狮可以向狮王挑战,如果胜利的话自动转让狮王地位并获得交配权,母狮通常负责捕猎和抚育后代,公狮负责领土保卫。狮群的领地范围大小不等,例如在卡拉哈里沙漠的狮群可能会搞到119-275平方公里的领地,而在内罗毕国家公园生活的狮群,顶多能抢到31平方公里就不错了。最大的狮群领地能超过400平方公里,边界用排泄物划分。有时相邻狮群间的领地也会交叠,不过它们很少通过暴力解决这种问题,一般都很讲道理。
或许有人会觉得,公狮或者狮王很占便宜,不打猎就能获得狮群最多的食物。其实我们不能以我们人类的视角去衡量动物界的价值判断。对于狮子们来说,打猎其实就跟我们人类妇女在厨房做菜一样;打猎的过程就是烹饪的过程,猎到食物后就是聚餐而已。
反而对于我们人类这种从素食进化出肉食能力的动物来说,打猎才是真正的有难度。那些肉食动物,天生就装备着尖牙利爪这种超级武器,所以人类就好像裸奔着在打猎。
公狮虽然平时不下厨,它们负责赚钱养家,而且还要负责安保工作。它要争夺地盘,这就相当于我们人类的赚钱,地盘越大,财富越多。在领地夺下后还要负责领地的安全护卫,族群内的秩序维护等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所以,通常母狮都会很尊敬公狮,食物捕获后也是最先把最好的部分献给狮王分享。当食物紧缺的时候公狮还要主动出击去重新占领新的地盘。,公狮虽然不下厨,但它在族群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财富分得多也正常,毕竟狮子的社会是很讲究按劳动价值分配的。
我们可以一下狮群的社会财富分配和阶级关系
第一, 领导者上岗机制合理,就是公狮之间一对一的单挑,狮王在面对上岗挑战的时候它是无法调动其它狮子群殴挑战者的,也就是说单挑上岗的模式是整个狮子们都认可的公平上岗方案;
第二, 保证了在公平民主的前提下能选出最优秀的领导者。起码只要你认为自己可以当领导,每头公狮都有挑战狮王的权力;
第三, 对于后代的繁衍,选择能力最强的狮王作为交配对象,这是族群最合理的选择,而且每头母狮都可以公平分享最优秀的狮王基因。
也就是说,狮子的社会就是共同富裕,民主共和的一种社会结构。也不存在私有财产,对它们来说,领地就是族群共有的财产。只有我们人类才会低级的自以为是地认为狮王是人类帝王的存在;但可能在狮子们的眼中,狮王并不是王,而是它们的保安和母狮们共享的优质基因库而已。毕竟,如果一群母狮群殴狮王的话,狮王再厉害也肯定寡不敌众。何况族群内还有虎视眈眈的挑战者。实际上,通常狮王在一个族群内也就待个两三年就会被新的狮王替代,然后就会被驱逐。这就如被狮群炒鱿鱼的概念差不多。
关于草原上的财富,狮子们也明白,不可以把猎物一下全宰了让其不要到处动来动去,如果可行的话,其实这是最佳选择,它们也愿意这样做,问题是,大自然不允许。这就涉及到一个很关键的概念,
“财富的累积和储存”
为什么狮子们不把它领地的猎物全杀了保存起来,等肚子饿的时候再消费呢?而且这样做还能更稳妥地拥有草原上的财富,后期肚子饿的时候也不用再付出更多的劳动和时间去重新捕获猎物啊?但它们不可以,也实施不了。因为他们明白一个道理,一旦这些动物变成食物后,他们无法也没有能力让财富保存得更久。在三五天之后,猎物尸体就会腐烂败坏,它们的一切财富就会消失,变得没有价值,而且它们还断了自己后期财富的稳定供应,不得不又花更多的时间去开拓新的领地。反过来,让这些猎物活着,就等于把这些财富储存在大自然的银行里,而且猎物们还能不断地繁衍后代,产生增值的利息。对他们来说,大自然就是最好的银行,肚子饿的时候从大自然取款消费就可以了。
至于其它动物,只要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宠物、家禽、猫、狗、鸡鸭等,它们都是在肚子饿的时候才找食物,对它们来说,我们人类就是最大的食物源;这就跟狮子,猎豹通常会生活在野牛,斑马,羚羊附近,他们盯着这些动物,其实跟我们放牧差不多。我们人类最早的游牧行为其实就是跟动物学的。
也就是说,自然界最合理的分配模式就是公平公正的按劳分配和按能力分配财富。动物界没有内部阶级革命,每头公狮都拥有平等的晋级渠道,那就是找狮王单挑,而且还是很公平的单挑。如果能力不足,也没机会让你当成狮王去霍霍整个族群。偷袭从来都不会被族群认可,单挑永远都只会在族群成员共同见证下才有效。族群内部是不存在群殴式的阶级反抗,因为没必要,大家都能得到合理地匹配自己能力价值的财富分配,而且饿大家一起饿,饱也是大家一起饱,吃的好坏差别也不会太大。
大自然其实是讲究贫富均衡的世界
我在这里用动物世界的案例就是为了说明在自然世界里是没有明显的贫富差距的,也是为了说明早期原始人类社会其实跟动物族群差不多,也没有多大贫富差距,大家都是按劳分配。我们人类早期的社会结构,都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稳定的族群关系。随着人类大脑的不断进化,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开始分化。
比如说农耕族群就比游牧族群在财富的储存方面更有效和更容易。那么财富的沉淀自然就会快很多。在人类没学会储存食物的技能以前,财富是无法形成私有存量和沉淀的。跟所有动物一样,都只能暂时存放在大自然,按需提取。如果提取早了,财富就会在消耗完之前变得没有价值!甚至还会产生惩罚,比如细菌、恶臭、瘟疫等。财富只有活着的,在运动和流通的状态下才有价值,是不是跟现代金融概念有点类似?“流通”!
第二节原始人类社会财富的产生以及分化的过程
早期的人类部落,无论是农耕还是游牧部落。在特定区域内人类的贫富差距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在那个时期,部落财富是部落成员所共有的,这是一种早期公有制社会结构。
通常一个部落的人口数量基本上也就一百来号人左右,由于生产力低下,每个人的实际产值是有限的,就算土地再多!毕竟人均产值就那么点儿,土地也无法充分开发。既然每人的产值都差不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部落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社会财富的最佳分配方式就是公有制。
反正大家都没余粮,粮食生产出来没多久就会消耗完,这就得不断的劳作。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概率,大家都得把自己生产的粮食和捕获的物资与部落成员共享。这样形成你帮我,我帮你的互助型社会,抱团取暖有利于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这种社会结构持续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随着人类不断地对大自然进行改造,特别是对农作物、牲畜、家禽的驯化;掌握的生产技术也就越来越纯熟,人均生产力也就发展起来了。
当每个部落成员共享完给部落集体足够大家生存的物资之后,一般都会有点盈余剩下。这剩下的部分或者存储下来以备不时之需,或者用去交换自己没有但又需要的东西。农耕文明的稻米和小麦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容易储存,只要成熟之后存放到器物里,一般可以有很久的保质期,而水果则不行,我估计这也是人类选择驯化稻米和小麦作为主食的原因之一吧。毕竟水果我们人类一直到现在也还未能解决它们的长期保鲜问题。而肉食在盐没被普及之前,更加不便于保存。所以这就会导致游牧民族每次开餐之前都得宰杀一只活的牲畜,而且一个人无法在一天内或者两天内消耗完一整只牲畜的肉量,这就不得不几个人一起共享。而且游牧民族每天用来宰杀牲畜的时间成本和付出的体力是远远大于农耕文明的,同样也是在没有学会用盐来腌制肉类之前,食物的长期储存问题就局限了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而农耕文明只用在前期播种和收割的时候相对付出比较多的时间,但在头几批稻米和小麦成熟之后,后期每天用在做饭上的时间就会简短很多。这样农耕文明就比游牧文明赢得了更多的时间财富。有了时间,就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交流来讨论温饱以外的额外事物。只要有了更多的思想碰撞,文明和生产力就会不断地得到升级迭代。由于我们这次主要讨论的是贫富分化问题,所以文明进化效率问题就暂时不在这讨论。
生产力提升后盈余就产生了,虽然以前教科书上说过,贫富分化是由于生产力提升后,由于个体的生产力不同,能力强技术好的人生产的东西多,盈余就多;能力差懒惰的人盈余就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私有制的出现,慢慢的贫富差距就会产生。其实我觉得这讲的太笼统了。还有后来现代经济学理论又为此补充了什么“马太效应”,“张弓效应”等各种理论模型,然后就是有钱人越来越有钱,穷人越来越穷等。后期的各种理论讲的都只是贫富差距产生后的现象,而不是原因。我们要把原因和现象区分开来,看现象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要找原因。其实问题没有那么复杂,在我看来,人类历史上必然有那么一个节点,也是上一个所谓的奇点吧,那就是贫富分化产生的那一个时刻,或者是那一个阶段;接下来我们开始推演一下贫富分化的发生过程
、财富要能够得到沉淀和累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足够的财富盈余,现成可观测到的差距感;
第二、财富还要能继承,并不断传承;
第三、财富还必须是能够流通和交换的东西;不然的话你说天上的云是自己的,太阳也是自己的,那财富那就等于没有;
第四、财富还必须得能够量化计算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理解问题的本质,我们做一个思想实验来探索一下人类社会贫富差距产生的过程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在没有继承任何家族给予的财富馈赠前提下,只是一个纯粹的、简单的自然人,那么人类通常会具备以下两方面的初始条件
人类玩家的初始条件
1、人类个体天生的身体条件决定了劳动产值不一样
天生的个体身体条件不平等,其实很容易被自然给平均掉,大多数人的身体条件其实都差不了多少。比如,我国男性平均身高1.70米左右,这个身高基本上是占了大多数。虽然有些区域的平均身高矮一些;比如云南省,但在当地区域范围内来说其实身高比例也都很平均,没人觉得谁会特别高或特别矮。反正当地人大概率是不会去山东或者东北长期定居生活谋生。所以,虽然从宏观尺度来看,人类个体身体素质差异比较大,但在区域范围内的微观尺度,其实身体素质的差异不会太大。如果再加上时间维度,那么在自然选择规律的作用下,人类身体素质又会被自动平衡,因为就算少数身体素质特别优异的人类横空出世,也会获得更多的交配权,通过一段时间的扩散,很快他的优势基因也会平均到他所在的族群里。
2、人类身处环境的自然资源可开发度,决定了人类在其所处区域内的财富开发上限
这对所有人类玩家都是公平的,因为在同一地理环境下的大多数人类来说,大家的开发上限都一样,特别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原始社会,人类族群的活动半径一般也就在方圆100到200公里左右以内。
我们假设存在一个原始部落张家寨
主人公张三,产能是每月40斤大米,自己每月消耗20斤,10斤上交村集体,剩余10斤可自由支配
在早期人类原始社会,每个部落人类的活动范围根据当地地理环境,通常也就是中心聚居地方圆三四十公里左右。而在更大的半径方圆二三百公里内通常有十个八个左右的部落聚居,而部落与部落之间通常都会有交汇点。按照惯常的思路,张三应该在自己的部落内找人交换他所没有但自己又想得到的东西,但在自己的部落内其实他是不用交换的。因为部落内部资源是共享的;比如肉食,他可以从部落里得到合理的分配;同样道理他上交的粮食也是大家一起分配的,只有在大家分配足够后,多出来的才是他自己可以支配的财富;而这10斤大米就是张三可自由支配的财富盈余。
那么他想交换点东西的话,最好就是去周围的部落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东西供他交换。如果他逐个逐个部落的去拜访,这时间成本非常高,而且也很危险。这时,他会去几个部落的人都会常常经过的道路交汇点等待。由于交汇点通常会是几个部落比较繁忙的交通要冲;所以,张三只用在路边等一个上午就大概率会遇到好几拨路过的其它寨子的成员。张三会主动询问对方需不需要自己种出来的大米,如果恰巧他遇到了有人需要大米,刚好这人也有张三想要的水果或者张三还没想好要交换什么;但看到王家寨的王五打的兔子,李家寨李四捕的鱼,这些都是张家寨没有的东西,他也会产生想要交换的想法。在这时,交易就会产生。
而这个交汇点就是重点!
随着长期以来,附近的部落都在这个交汇点等待路过的潜在交易对象。慢慢的,这个交汇点就会形成早期的集市。这种现象目前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很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大山里都可以经常看到。特别是云南的西双版纳州,有12个少数民族,很多民族都没有文字,生活的地方基本上都很偏远。当八九十年代,现代社会接触到他们的时候,大多数都处于早期原始部落状态。随着交易频率的增加,几个部落的人都慢慢约定成俗的形成了几个固定的交易日期,比如每周的周三,在原始社会一般都是每个月的头尾或者是月中等日子。只要到了这个日子,各个部落的人都会去这个地方交易物品。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把这叫做“赶摆”,也就是内地村落赶集的意思。交易的行为是比贫富差距更早发生的。在生产力都差不多的时候,就算有财富的积累也很难产生太明显的贫富差距。这点,大家可以到现在的原始部落里就可以观察到。特别是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比如基诺族、拉枯族、还有最近才发现的翁丁寨(完全跟原始部落差不多),基诺族是1979年5月31日国务院正式确认的一个单一少数民族,在现代文明介入之前,他们内部基本上没啥贫富差距。
而我认为,真正第一批产生足够财富累积的人应该不会是在部落内部产生,而更应该是在几个部落交汇的集市点中产生。
当交汇点长期有人在这里进行交易的时候,自然就会有些人在此搭个窝棚或者茅草屋作为自己的长期定点摊位或者临时落脚点;就算万一遇到下雨也不怕物品淋湿。而且在原始社会,盖个木房子很简单,估计一天就可以完成。随着搭棚子的人越来越多,自然就会有人定居下来;这个定居的人就会成为自己寨子里的商品代理人。
还是说回张三,由于他经常去集市,慢慢的当他去集市的时候,如果刚好隔壁家的张四临时有事没法去赶集,就会把自己盈余的粮食委托张三帮忙带去交易,并将带去交易的粮食按一定比例给张三作为报酬。这样张三就在不用生产的前提下获得了额外的收益。虽然刚开始不多,也合理,因为在以前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没有交通工具,都是徒步,所以张三要付出体力挑着两家的粮食在天没亮的时候赶路三个小时到集市也是一个苦力活。所以,通常他们一般出去一趟都会呆个两三天等把手头的东西都交换出去后再回自己的部落。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经济学里面的“中间商”和“渠道”的概念了。张三随着交易和往返集市的次数增加,他慢慢会自然的为更多的人带货,也开始赚取更多的带货收益,这就产生了“差价”。当张三带货的收益跟他自己从事耕作的收益差不多的时候,甚至他还可以让自己儿子或者老婆在家耕作务农,虽然他们收成未必比自己亲自耕作多,但他本人可以释放出更多的时间去带货。那么在家庭人口没增加,劳动产出没有提升的前提下,张三能得到更多的带货财富。而且通过带货得到的财富无论从速度还是数量上都远远比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去从事生产得到的回报更多。这样,地球上各个角落的张三们就成了人类早期的商业雏形,这才是人类财富开始分化的奇点。而集市也就是渠道成了周围几个部落财富汇聚与分发的“节点”!
,人类单纯的生产力提升是不会产生太大的财富差距,就算产生了私有制;所有人的消耗和产出实际区别不大,财富的短暂差距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平均。只有产生一种全新的,并且无需受到个体产能极限约束的获利方式的时候,原有的财富平衡才会被打破。财富分配将不再是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而是流通分配。
在原本的部落经济,财富只在部落内部流通的时候,财富是很容易就逐步趋向均衡的。当财富开始往更大的区域流通的时候,就会打破原有部落内部的平衡,也会打破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平衡。
虽然区域内这几个部落的财富总量不变,但会受到每个部落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离集市的远近程度,还有自然资源丰厚度等等因素的影响。当开始产生资源流通的那一刻起,平衡就会逐步被打破。整个过程就像一种叫黏(nián)菌( slime mould) 的微生物在寻找最佳路径的模式一样。在几个部落之间的最佳路径也就是之前集市所处的位置就会逐渐把周围部落的盈余财富汇集起来。而像张三这样的人就会慢慢的长期定居在集市这里,而他们的身份也开始由原来的生产者转变为全职的中间人,再向商人过度。
由于在同等的时间,同样的单位人口,同样的土地生产面积,张三能获得比他原来的部落成员起码多出一倍以上的财富。这样他就有能力养育更多的后代,也可以迎娶更多的老婆,来加快自己家族人口数量的增长效率,这就等同于他可以快速增加族内的劳动人口基数。甚至可以通过迎取隔壁部落的女人做老婆,来把自己获取商品的渠道扩展进其它部落。
慢慢的,聚集在集市的商人们开始成为方圆两三百公里以内真正的首批富人,而集市也逐渐从市场,发展成了小镇,然后就是城邦。由于这里汇聚了周围部落大量的资源和财富,张三他们开始成立协商议论会(估计就是后来类似希腊议会的这类组织)或者类似商会的组织来共同管理这个城邦。由于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也就形成了早期的组织。有个组织,权力和势力的基础也具备了,早期共和制政府的雏形也就形成了,周围部落盈余的财富就会在城邦里面特定人群之间沉淀起来。特别是当有了权力和势力之后,也就具备了话语权,也就是财富定价权,这就加速了财富的掠夺和沉淀。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城邦是属于早期使用者共同建立的,所以在城邦内的财富分配还是相对公平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早期人类社会刚形成城邦社会的时候,大多都是民主共和制。无论希腊、美索不达米亚、还有中国的尧舜禹时代;就是因为那时人类的贫富差距不大,没有谁比谁更有实力集权。所以社会的领导者就得靠能力上岗,谁对社会的贡献越大,谁的智慧和威望越高谁就有机会成为城邦的领导者,而且还不能继承,每一任新的领导者都得重新选举。这个时期的王,其实跟我们后来所理解的帝王是两码事。
早期人类社会时期,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前提下,区域的生产总值是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而变化的。人均产值都差不多,人口多,生产总值高,人口少,生产总值低。如果要产生贫富差距的话,有人财富多了就会有人财富减少。那么如何使人多,又如何能使人少呢?排除暴力掠夺之外,那么问题肯定就出在财富流通以及再分配环节,也就是我们说的二次分配。
人类产值没有盈余的时候,财富都只能内部消化,无法流通。当产生盈余的时候,财富就会开始流通。而恰巧处于关键节点的人类就会幸运的,非常轻松的获得财富流通过程中产生的流通财富。而关键节点又往往是相对区域内,大多数人类财富主要流进流出的中专和汇聚点。这就使得节点区域的财富密度、财富换手率和财富总量必然远远大于周边各个区域。
而处于关键节点的人类就有机会成为比那个时代所有人类都拥有更多财富的人。而这个人不一定是节点的首批聚居者,更可能是他们的子孙辈。因为就算首批幸运者的财富比周围的人有所增加,但财富基数不大,而且财富留给他们沉淀时间也相对比较短。他们可能16岁开始外出,到20岁出头才有能力和条件脱离原有的农耕生产进行全天经商,到二十五六岁逐渐产生效益,但30岁就去世了(原始部落的人均寿命普遍也就二十多岁)。所以到他们真正开始有财富沉淀的时候,留个他们积累财富的时间并不多。但从他们的儿子,孙子辈开始就不一样了,儿孙辈从一出生就可以在上一代人打好的基础上直接进行财富沉淀。
这就如同一个人想要开一口井去做井水生意。在起初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懂,这个人要花时间去研究如何找水源,判断哪里可以打井;找到方法之后还得需要时间和体力去寻找打井的具体位置,确定位置之后接着还得研究如何筑井,这包括一系列的后期土木作业。当把这一切活都完成之后,井打好了水才开始慢慢的涌出。首批涌出的水可能还会比较浑浊,价值不高,慢慢的水才会渐渐地清晰起来,水量也会逐步稳定。到了这个时候,这个人的寿命估计也就只剩三五年时间了,留个他经营这口井的时间可能最多只有5年时间,而且效益还不稳定。当他儿子接手这口井的时候,就会节省很多前期开发阶段的时间和投资成本。就算到他接手的时候,井里的水还不稳定这都不影响他实质上继承了父辈前期留给他探索、研发和建设阶段这些无型和有形的财富。更重要的就是宝贵的时间成本。这些无形财富,其起到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因为如果没有的话,可能以儿孙辈的能力估计永远都没有成为富人的机会。,儿子辈可以从开局就只需在完善父辈打下的基础下轻松获得更多的收益。父辈从自己人生5年才开始累积沉淀财富,但子辈可以从人生第一年就开始拥有和继续累积沉淀财富。如果子辈也活30年的话,那么子辈的井是满负荷运营的30年,所以积累的财富量将远远超乎他父辈的想象,到了孙辈就更轻松了。
人类的财富沉淀就跟做井水生意一样,在人均寿命普遍不长,生产力落后的时代。时间成本、信息成本、技术成本这些都是财富获取游戏环节的护城河。
推演环节到了这里,大家是不是感觉到什么?要想成为每个时代最富有的人,那就找出那个时代财富流通的关键节点。那么这个节点又是什么?
“信息集成与分发点!”
第二章 现实世界人类社会财富分配和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源和流程
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城市、道路、互联网这些事物的本质是什么?他们的本质都是信息传输的通道和节点。只要从宏观的角度看,这就跟电话线,电线,光纤电缆没啥区别。大家坐飞机从空中俯览大地的时候,特别是在夜晚,看到地面上一条条的高速公路连接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市,而路与路之间又形成了路网,城市与城市之间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节点,有大有小。从宏观来看,我们可以把人类的财富看成是信息传输。所有的财富都在人类构建的这些节点中不断交互、转换、沉淀继而演化,然后推动着节点的不断迭代升级。所有的物质本身就是信息的载体,财富也不例外。
找到节点之后,接着就是控制信息的流通与分发环节,这就是
“渠道”!
任何财富与信息都不可能凭空进行交互。在当前的技术限制下,所有的交互都得依赖某种“渠道”,也可以说是媒介,只有这样才能促成财富的有效性。古代的集市,现代的商场,乃至互联网电商;这些都是财富交互的渠道和媒介。而这些都是大节点下的一个个小节点。
节点会随着科技的改变而随时变化中
在原始社会,交通不发达的前提下,物流主要靠人类两条腿;那么节点基本上都会出现在人类步行活动范围内。随着牛,马成为人类新的运输工具,更大区域的中心节点就会出现。
古代,受到地理条件限制,我们亚洲的中心节点基本上都是在中原地区。从地图上看,河南、陕西关中平原一带以往都是内大陆时代中华文明圈财富交汇的节点区域。无论财富从南到北、从北到南、或者从东到西的流通,基本上都得经过中原地区作为中转中心。而洛阳又是中原的交通中心。在先秦两汉时期,当百越和吴越也就是现今的江浙地区,还未完全开发,经济落后;而陕西后方就是巴蜀,巴蜀是秦国经营多年的大粮仓,而秦国又建都西安,全国财富必然会以西安和陕西地区为中心节点。我们总是以为秦国是以蛮横征服了六国,这其实都是被后代历史学家忽悠了。真正的秦国在战国时代绝对是六国中GDP最高的国家,而且科技也最发达的;秦国无非就是在唱歌跳舞写诗等娱乐产业方面没有其它几个国家发达,就被人说成是野蛮落后,这都是后代在儒家思想洗脑下培养出来的历史学家的偏见而已。如果我们以现代国家的评判标准来看,秦朝的综合国力在当时绝对是遥遥领先的,当后期江浙吴越地区开发以后,财富交汇节点才逐渐转移到中原河南地区。
大航海时代来临,人类进入全球化,财富随之也会全球化的大流转。从宏观来看,广州、上海、香港和新加坡这些沿海港口城市就必然会成为了地球范围内的关键节点之。
而互联网的出现,实质上就是1.0版本的元宇宙。虽然物质层面的财富交互还是得依赖物理世界的流通节点。,信息层面的财富交互就已经跳出了物理世界。很多新的行业是完全不需要依赖现实世界的物流、交通和商业系统的。而人们在这些非物理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比如设计、资讯顾问、律师、教育培训、影视娱乐、视频等新兴行业,都是近100年才出现的,这些完全都是属于物理世界以外的精神和信息财富,包括金融行业也越来越信息化。事实上,随着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信息和精神财富将会越来越多,毕竟人类个体一生所能实质消耗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当人类社会发达到一定程度,物质世界的发展基本就会停滞,而信息或者精神层面的财富将会是无限的财富。物流和基建系统够用,效率够高就可以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古代和近现代以前,几乎所有行业都需要物流系统。电报和电话发明以后,作者发稿就可以逐渐不需要依赖邮政系统邮递手稿了。当互联网出现之后,好多行业早就已经完全虚拟化。我作为一个设计师,如果客户跟我买个东西,我需要发快递,,我的客户跟我买的是我的设计也就是我的知识,那么我就完全不需要快递系统,在网上就能把设计方案发给客户。
大家多久没写过书面的信了?多久没寄过明信片了?多久没去过邮局了?邮票不知道已经消失了没有?反正我是好多年没寄过信和用过邮票了。如果超级三维打印机出现了,瞬间转移技术可以实现,量子纠缠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新的财富节点肯定不会是现在这样。
实际上来说,节点的作用主要就是社会财富的汇聚和暂时储存点,其实就是财富的中转仓库;而真正对财富进行收集、分发、调度和流通功能的是渠道,而导致贫富差距产生的关键环节就是在渠道层面,也就是以前政治课或者经济学里说的二次分配或者三次分配的问题。
当我们在说“分配”这个词的时候,而没有真正了解这个词背后所代表的经济运行的本质,或者说这本就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是人类学和生物学问题,也是自然科学问题;那么我们就永远搞不清楚分配是什么?什么是二次分配?所以我觉得 “分配”这个词不完全准确,因为这个词已经不适用于我们这个时代和远古时代,只适合封建王朝时代和近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但如果在未来想做到对人类财富进行真正合理的流通,继续以“分配”的思维去思考问题,那就会完全找不到重点,所以我用“渠道”这个词来表示。
我们再来说张三的故事,当他孙子继承了他累积下来的财富,就可以利用继承的财富来提高未来财富搜集和积蓄的效率。张三的孙子就具备了超越代其他人类的起点优势;也就是说大家比赛跑1公里,但他的起跑位置是在400米,而其他人都是在原点,这就是一种不公平。而随着城邦社会越来越繁荣,聚居的人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城邦的总体财富也会越滚越大。那么张三的孙子更不用像他爷爷那样到处去寻找财富,因为财富就在他生活的周围;无非就是想办法把到家门口的财富获取一部分到自己的口袋里而已。这就比他爷爷容易多了。
也有人觉得,是不是所有聚居到城邦的人都能获得此类优势呢?不会的,越往后进入城邦的人可能会活的比在周围部落的人更不如意。因为第一批城邦居民,张三他们也不傻,人越来越多,带着财富和资源来的那没问题,大家一起做大做强蛋糕。但什么都不带就想进城打工分蛋糕?他们也不会让这些后来者轻易得到好处。比如,张三的孙子们可以提高不动产的租价,来这打工的普通人就算帮张三的孙子干活赚到了工钱,他也得在租房上面把财富又流回张三孙子们的口袋。还比如提高生活起居的物价等,可以用各种所谓的经济手段来把这些后来者的财富又流回自己这些权贵富裕阶级的圈层。后来者到手的财富收益永远就只是够自己吃喝,很难产生盈余累积下去。有些到连吃喝都顾不上的时候,就会干脆卖身给张三的孙子们做奴棣算了,只要能活下去就行了。随着奴棣多起来,也就是诞生了奴棣社会,张三的孙子们成为了奴棣主。城邦也从起初的大家共有,演变成了奴棣主阶级的私有财产。奴棣主之间势力均衡的时候城邦可能还会是奴棣主之间的共和社会。当某些个别奴棣主强势崛起后,那么可能就会诞生初代的专政君主,城邦的总体财富将会进一步被私人完全垄断。这说明什么问题呢?从宏观来看,城邦的总体财富是在不断增长的,不断涌入的居民也带来了新的财富增长点。就算人口众多,也足够大家稳定生活。但在人类社会内部的微操层面,财富的主要流通渠道就像一跟长长的链条,而权贵阶层则利用先天优势占据了链条的前端。那么这类人出于人性的贪婪就会层层截留本不应该属于他们的财富。当先富的人成为一个阶级的时候,那必然是他们垄断了社会的绝大多数财富。到这个时候,哪怕他们不从事社会财富生产,他们也能利用自己手中财富的分配位置轻松的获取巨额社会财富。
那么贫富差距就会在这种机制底下,越来越大。当城邦经济一直在增长,蛋糕一直不断做大的时候,社会危机还不会显现。因为就算财富被渠道控制人节流了绝大部分,只要经济在增长,那么剩余的财富还是足够被剥削者们安稳生活,社会就会处于暂时稳定状态。虽然这些人获取的不多,作为城邦总体存在的一员,穷人们才是城邦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因为社会生产总值还是得靠人口数量来带动。就富裕阶级那么丁点儿人,是生产不了多高的效益和财富。也就是说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就是大多数人创造的财富被少数人给占有了。
自然界是讲就公平的,当财富分配的失衡到了一定时候,就会发生各种意外事件。比如城邦在发展到第100年的时候,贫民中出了个猛人李四,当李四的房产被开发商霸占强拆的时候,李四振臂一呼就跟开发商的人干起来了。这时候同样被开发商拆了房子的人也都激愤而起加入了李四这边,随着人数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这种情况很容易就可以干翻一个王朝。李四他们冲入王宫,杀死所有的旧贵族和君王集团,打开仓库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宏观角度,城邦总体财富没变;微观角度,城邦内部被动地完成了一次新的财富大分配和财富分配链条的人员更换。张三家族完成了历史使命从地球消失了,而张三和他的家族传奇也告一段落,李四登上了历史舞台。,如果李四没有意识到贫富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的话,他也不会有更好的手段去解决财富分配问题。或者说他根本就不想解决问题,他只想成为又一个张三。那么王朝周期率就会一遍又一遍的循环下去。
为什么少数人能占有财富分配的关键流通渠道呢?无论是封建王朝时代,还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时代,如果西方自由主义经济真的是自由的话,财富能真正的自由流通的话,实际上社会人均财富很快会趋于平衡。就算有,那也只是相对区域之间在相对时间维度内的短暂差距。这是由地球资源分布和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能力决定的。在区域内部的人类个体之间财富差距并不会太大,正常来说这种差距只会是由劳动个体的劳动产能和劳动价值所决定,这是相对公平的。而实际上,现代西方经济学所谓的自由经济原理是奠基在非经济领域的资本主义政治底层逻辑下而产生的理论,而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的底层逻辑又是建立在私有制度和权贵精英阶级利益之上的。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有很多种玩法,而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经济学说是服务于社会财富在少数权贵之间沉淀和流通的游戏规则。所以,就算是西方所谓的自由主义经济,其实也是社会绝大多数财富由少数富人阶层来进行二次分配的经济体系。比如说,你在公司上班,你的工资肯定是公司发给你。这就是说,你劳动产生的社会财富是先到你打工的公司老板和股东们手里,然后他们再通过工资的形式发给你而已。
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你的老板其实并不是你的老板,他只是你在生产社会财富链条中的上游环节而已。你获得的社会财富是通过他们的渠道流动到你的手里,所以当工资到你手的时候,他们肯定是要节流绝大部分比例的。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社会经济学里面的剩余价值的问题,其实就是你所生产的社会财富当只能通过你老板的这个渠道获得的时候,你老板肯定会把你的财富再抽走一部分原本不属于他应得的那部分财富。
我们每个人所产出的价值没有什么所谓的剩余价值,价值就是价值,人的能力越大产出的价值就越高,所贡献的社会财富就越大。他自然就可以通过自己获得的财富换取匹配的生活质量。所以,我认为人类没剩余价值可以被剥削。只要人性存在贪婪,那么凡是处于社会财富分配渠道上游环节的人,天然的就会截留一部分由我们创造的,本该属于我们自身所应得的财富,而他们却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位置超额的获取了本不应该属于他们的财富。
当一个人学会了某样技能,也就是说这个人具备了可以进行社会财富的生产过程了。那么他想获得财富就得把自己学到的技能交换出去获取相应的社会财富。而在当前的人类社会结构和制度下,一个人想把自己的能力使用出去用以交换回等值的社会财富,他有很多种选择比如说去找家公司上班,而这家公司就成为了他的劳动价值代理人,也是交易和分发他劳动财富的渠道。他可以去开网店,在网店上把自己的劳动价值交易出去,而电商也成了他的劳动价值交易渠道。如果他去开线下门店,门店所在的商场也成了他的财富分发渠道。如果他去开滴滴,那么滴滴公司也自然的成了他的财富分发渠道。开过滴滴的朋友们是不是感觉到这几年滴滴截留自己财富的比例越来越高啊!?还有美团啊,这些外卖平台啊,两头黑,都挺狠的。而且在这些渠道里,还有各种跟业务无关的第三方来抽取他的财富。他的财富实际上无法完全进入他自己的腰包。也就是说无论电商渠道、线下商超或者到公司上班,都会有上游来截留他的劳动所得,无非是多少而已嘛。
在古代封建王朝时代,为什么总是把士、农、工、商的“商”纳于社会阶级的最底层呢?是因为在古代,整个国家其实不算是老百姓的,包括老百姓在内,都是属于皇帝家族的私人财富。财富的分配只能由皇帝家族来进行,或者是由为他们服务的代理人也就是官僚集团来进行。天下所有财富都是属于皇帝家族私有的,古代其实是很注重私有制的,只是这个私有区域太大了,整个国家都是一个家族私有!也就是说,皇帝家族是把自己权力范围内自然产生的一切东西都圈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包括在势力范围内地上和天上出生的任何人类和动物。你一出生就是皇帝家族的财产。在这个大前提下,财富的分配肯定只能由皇帝家族和皇帝下属的官僚集团独家行进。而商人作为皇帝的财产之一,跳过了皇家的委托分走了皇家的部分财富分配权。就算有钱也不能让他们处于社会的上层,不然的话这天下早晚得改姓。而农、工都是从事财富实质上的产出和发展的环节,士又可以从精神层面巩固和稳定皇权。商人虽然盗取了皇帝的部分财富分配权,社会也确实需要商人来把财富流通起来。没有了商人来承担财富的流通渠道,社会财富的运转和增值就缺少了润滑剂。所以也就只能对商人进行阶级上的打压和控制,但不能取缔。只要把商人纳于可控范围内,那基本上对皇帝家族的总体财富的获取是没有多大影响的。而官僚集团由于是皇帝家族的代理人,所以他们也自然的站在了财富分配渠道链的上游,他们只需要稍微动点歪脑筋,很多本属于皇帝的财富就可以悄无声息的截留到官僚集团的口袋里。皇帝为了更好的把蛋糕做大,更好的维持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和便利性;皇帝集团也会让渡一部分财富分配权给官僚集团来笼络他们,以期获得他们的忠诚。笼络过度了也会适得其反,安禄山反唐就是很好的反面案例。在这种体制低下,贫富差距必然很大。最典型的对比就是皇帝本人与普通老百姓的贫富差距。皇帝就是极富的代表,而普通老百姓其实在法理上是没有财富的,就算我们认为那是实质上确实属于老百姓的财富,那跟皇帝的财富比,差距是非常的大。
了,这种不公平其实也有相对合理性。在人类科技不发达,交通不便利,通讯也落后的时代。也只有这种家天下的集权制度,社会财富才能更高效的聚拢、流通、运转和增值。如果任其无序的发展,那么世界文明估计到现在也还处于部落时期。时代是在变化的,科技也在不断进步。到了今时今日,交通,科技,通讯等各个方面都高度发达,而我们现在所实行的财富分配系统还是几百年以来形成的资本主义分配的那套逻辑。金融系统也是几百年前的框架,可以说这套东西,三十多年前还可以暂且适用。但科技进步的速度已经远远快过人类社会体系的进步,全世界的财富分配系统早就过时了。所以,当近二三十年以来科技发展飞快的时候,原有的财富分配制度已经无法遏制新的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快速拉大的趋势。看看我们现在的上市公司,动不动就是几千亿上万亿的资产,但普通人的工资增长速度却远没有富豪阶层身价增长的快。我记得2000年初的时候,大多数一线城市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一个月也就一两千工资,好点的六千左右,一些中高级的管理层月薪过万就已经是很不起了。但我们看看现在,抛开官方数据,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会跟我感觉一样,大学应届毕业生平均也就月薪三千左右,好点的也就6千多(我估计很多数据统计的都只是统计清华北大这类级别的大学,80%的普通大学和大专都没纳入统计吧),中层管理者其实很多也就1万出头。如果把物价的波动算上去,其实现在的打工者还没有2000年的时候收入高。这就是为什么大多人总感觉这两年没赚到多少钱,而以前总感觉收入还可以。我们再看看当下的富豪圈,财富几乎都是几十倍成百倍的暴涨,网络媒体上到处都是的夸张炫富行为。这种种现象,实际就是因为旧有的财富分配机制导致了很多以往处于财富渠道节点上的人超额获得了财富,然后他们又以他们的先导之机会更加稳定了财富增益的护城河。而我们的社会财富调控系统又没跟上科技和时代发展的速度。所以贫富差距短期内出现暴涨。所幸的是国家层面这两年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提出共同富裕的相关国策。
上文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让大家理解贫富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无非就是以下两个问题
一、渠道截留劳动者所创造的财富并不是他所能获得的真实财富,他所创造的财富在社会二次三次分配过程中被财富分配渠道上游的各个链条给截留了,实质上到他手中的财富就已经剩余不多;
二、信息差异如果劳动者想跳出财富分配渠道,自己直接获取财富的话,他也缺少对接相应的财富流通方,劳动者不得不依赖旧有的财富分配渠道;
淘宝,京东,拼多多这类电商的本质就是利用交易双方的信息交互不通畅,通过信息汇聚,集中供求双方到他们建立的财富节点上进行财富流通,实现由他们进行社会财富再分配,从而截留获利!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宁愿亏钱好多年都坚持不断烧钱一直把平台烧到上市的原因,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学范畴了。这种玩法一旦成势,未来可期的财富收益是远远超越现在人们想象力的。所以,不断供资金让他们去烧的资本方,也都看得很明白。目前他们还仍未有所超越的原因就是,他们目前对于财富二次分配的手法还只是低阶玩法,估计还没摸索出更好的方法吧。
所以人类当前社会系统的很多先决因素导致了劳动者在财富获取方面无法得到公平的分配和竞争,这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目前无法避免的。关键就是在于我们如何在后期的调控中逐渐把不公平调控成更公平。
我个人认为历史上的很多尝试不是想法不对,而是局限于时代、科技和技术而没法有效实现。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人性的问题,我们不能忽略人性的贪婪。
我们其实可以划分一个普通打工者获取财富分配的链条
我们形容商人牟利时用的“贱买贵卖”、“投机倒把”、“低吸高抛”等描述,只要仔细琢磨这些语句的背后,讲的都是信息不对等,中间商赚差价赚的就是买方卖方都不知到对方的存在,而往往这种信息差产生的价值可能比物质本身的价值更高。
这里面的关键环节就是财富的流通环节,而财富的流通环节又由渠道卡住的,因为渠道又是高效率的财富流通促进工具,就是中间商。在科技,信息传播还有交通都不发达的时代,中间商又是所有物资流通的分配节点。只有中间商们才相对有效的把每个部落盈余或者每个区域的物质财富流通起来。
按道理说,为什么人们还要集市或者说是市场这类渠道呢?在信息不发达的时候,与其自己每个部落去挨家挨户的询问别人需不需要自己的产品。还不如到所有人都会去的市场等别人过来更节省时间成本和劳力成本。因为市场就是信息最集中的供需关系大数据集成平台。
下一篇文章,我将尝试探讨一下如何应用当今的科技和技术手段来实现人类财富合理分配和共同富裕的可能性方法!
田径项目
- 田径运动分为几大类 田径运动分为几种类型
- 陪亚运田径冠军陈佳鹏回家 亚运田径冠军陈佳鹏
- 田径项目世界纪录 田径项目世界纪录保持者
- 美国田径为什么这么强 为什么欧美田径厉害
- 伦敦奥运会田径比赛 伦敦奥运会田径比赛成绩
- 田径世锦赛开幕:田径世锦赛开幕时间
- 中国第一个田径世界冠军 中国第一个田径世界冠
- 日本50万人参跑马拉松 日本50万人参跑马拉松是真
- 苏炳添100米最好成绩 苏炳添100米最好成绩9秒83
- 两名中国田径女选手成绩被移除
- 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田径运动发展的历程
- 田径运动包括哪些两大类 田径运动包括哪两大部
- 刘虹将第八次参加田径世锦赛 刘虹竞走打破世界
- 加拿大田径运动员入籍中国 加拿大田径运动员入
- 北京田径世锦赛 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
- 百米跑进11秒可以进清华 百米跑进11秒可以进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