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3通冥剑侠(劫「劫」134)

f1赛车 2022-11-28 15:50www.1689878.com赛车比赛

轉劫(转劫),◆1.連續在不同地區搶劫。○《本朝政要策‧賊盜》:“興,既歛兵於內,盜賊輒發,而州郡無武備……故盜起輒轉劫數百千里,非天子自出兵,往往不能格。”◆2.猶轉世。○《山洪》八:“他那個猴子轉劫的貨,眨眨眼睛就是一個法,曉的他葫蘆裏裝的什麼藥!”

諸劫(诸劫),◆諸賊盜。○《南齊書‧王敬則傳》:“即殺十牛解神,并斬諸劫,百姓悅之。”

重劫,◆佛教語。猶累劫。○《沙門不敬王者論‧出家》:“故能拯溺俗于沉流,拔幽根于重劫。”

中劫,◆佛家的宏觀時間概念之一。相當於世界產生、發展、衰朽、滅亡(成、住、壞、空)中的一個階段。即二十小劫或四分之一大劫。見《大智度論》。○《法苑珠林》卷三:“此中一減一增,十八增減,合二十中劫。”

質劫(质劫),◆猶劫持。○《論河北京東盜賊狀》:“或多聚徒眾,或廣置兵仗,或標異服飾,或質劫變主。”

制劫,◆猶牽制。○《新唐書‧陸贄傳》:“覆敗之餘,無復遠略,有勇無謀,多疑少決,互相制劫,急則合力,退則背憎,不能有越軼之患,此謂緩也。”

執劫(执劫),◆猶劫持。○《漢紀‧高后紀》:“若父為功臣而又被執劫,雖權賣以安社稷,義存君親可矣。”○《三國志‧魏志‧夏侯惇傳》:“汝等凶逆,乃敢執劫大將軍,復欲望生耶?”《王公神道碑銘》:“吾嘗被冕服,近天子之光,不能酬恩刷恥,而遭罹執劫,得正而死,猶生之年。”

賊劫(贼劫),◆強取劫奪。○《舊唐書‧酷吏傳上‧侯思止》:“曰:‘往年賊劫女,已大辱國;今日此奴又請索女,無乃復辱國乎?’”◆补证条目■强取劫夺。○唐刘肃《大唐新语·公直》:“昭德曰:‘往年來俊臣賊劫王慶詵女,已太辱國,今日此奴又請索李自挹女,乃復辱國耶?’”

遭劫在數(遭劫在数),◆謂命中注定要遇到災難。○《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他竟要弄得到一處,這人也就算個遭劫在數的了。”


在劫難逃(在劫难逃),◆佛教認為世界有成、住、壞、空四個時期,到了壞劫,出現風、水、火三災,世界歸於毀滅。如此周而復始。人們因把天災人禍等借稱為“劫”或“劫數”;以“在劫難逃”謂命中注定要遭受禍害,不能逃脫。○《<序跋集>跋》:“那麼重的包袱!那麼多的辮子!我從小熟習一句俗話:‘在劫難逃’,卻始終不相信。”

遇劫,◆遭遇劫難。○《封神演義》第七八回:“遇劫黃冠遭劫運,墮塵羽士盡塵埋。”○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楚游日記》:“初擬登訪,謝其遇劫時解衣救凍之惠。”

幽劫,◆謂遭囚禁,被脅制。○《文選‧劉琨<勸進表>》:“主上幽劫,復沈虜庭。”○注:“幽,囚;劫,脅也。”

應劫(应劫),◆1.應驗劫運。○《紅樓夢》第二回:“、、、……皆應劫而生。”◆2.圍棋用語。應付對方的拋劫。○《阮郎歸》詞:“翻身整頓著殘棋,沈吟應劫遲。”

逸劫,◆潛逃的強盜。○《太平廣記》卷二九五引《神鬼傳‧曲阿神》:“世,有一逸劫,官司十人追之。”

一劫,◆佛家語。天地的一成一敗謂“一劫”。亦泛指一段很長的時間。○《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經‧不可計品》:“是輩人於是間聞深般若波羅蜜信者,正使三千大千國土人,一切所當為者皆信,皆信已來行過一劫。”○《大般涅槃經》卷上:“今者有大神力,豈當不能住壽一劫若減一劫?”○《隋書‧經籍志四》:“天地之外,四維上下,更有天地,亦無終極,然皆有成有敗。一成一敗,謂之一劫。”○《雲笈七籤》卷四:“諸天宗奉,各有科典,一劫之周,又復改運,遂積五劫,迨於。”

一大劫,◆1.佛教謂世界經歷一次大生大滅的漫長時間。包括“成、住、壞、空”四個中劫。參閱《俱舍論》、《大智度論》。○《法苑珠林》卷三:“八十小劫,名一大劫。”參見“中劫”、“小劫”。2.道教謂天運九千九百周,地轉九千三百度,以致陰陽變通、天地改易。參見“大劫”。

要劫,◆脅迫劫持。○《後漢書‧逸民傳‧井丹》:“﹝﹞乃詭說五王,求錢千萬,約能致,而別使人要劫之。”○《廉頗論》:“不能遠觀,嘉其(指)一命之不辱,賞其要劫之小策。”

玄劫,◆曠劫,永世。○《重與顧道士書》:“如來制軌,玄劫同風。”

形劫勢禁(形劫势禁),◆見“形格勢禁”。

刑劫,◆謂濫用刑罰。刑,刑罰;劫,挾持。○《韓非子‧三守》:“凡劫有三:有明劫,有事劫,有刑劫。”○《韓非子‧三守》:“至於守司囹圄,禁制刑罰,人臣擅之,此謂刑劫。”

小劫,◆1.佛教語。釋氏以“劫”(劫波)為假設的記時之號。謂人的壽命從十歲增至八萬,復從八萬還至十歲,經二十返為一小劫。具體說法尚有不同,合成大劫為時則一。○《法華經‧化城喻品》:“而諸佛法不現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結跏趺坐,身心不動。”○《隋書‧經籍志四》:“末法已後,眾生愚鈍,無復佛教,而業行轉惡,年壽漸短,經數百千載間,乃至朝生夕死,然後有大水、大火、大風之災,一切除去之,而更立生人,又歸純樸,謂之小劫。每一小劫,則一佛出世。”○《游昌禪師山池》詩之一:“一度坐小劫,觀空天地間。”○《題姚後陶比丘小像》詩:“猛風不動袈裟角,彈指閻浮小劫移。”參閱《法苑珠林‧大三災‧時節》。2.道教語。道教以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小劫。○《醒世恒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自從混沌初分以來,一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世上混一,聖賢皆盡。”◆3.災禍、魔難。佛典、道藏皆謂小劫之中歷經各種災難,俗因以喻天災人禍之較輕者。○《別子由》詩之一:“願君亦莫歎留滯,六十小劫風雨疾。”○《六月廿三日夜大雨》詩:“二更小劫須臾過,不礙先生高枕臥。”○《翠樓吟‧秦淮遇京華故人》詞:“湖山淪小劫,正風鶴長兵氣。”◆4.猶小寇。對敵之蔑稱。○《宋書‧鄭鮮之傳》:“虜陷,復欲北討,行意甚盛。○上表諫曰……愚謂不煩殿下親征小劫。”◆5.圍棋術語。劫爭中與全局關係較小者。○《與謝山人池上奕》詩之一:“方罫楸枰布勢遲,鉤連小劫動偏師。”

賢劫(贤劫),◆佛教語。梵語bhadrakapa。指有等千佛出世的現在劫。與過去莊嚴劫、未來星宿劫並稱為三大劫,為佛教宏觀的時間觀念之一。○《佛國記》:“賢劫千佛,共用此缽;缽去也,佛法漸滅。”○《千佛頌》:“不常不住,非今非曩,賢劫雖遼,倏焉如響。”○《魏書‧釋老志》:“前有六佛,繼六佛而成道,處今賢劫。”○《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我眼盲冥,于茲已久,有佛興世,我眼輒明,賢劫之中,過去三佛出興世時,已得明視。”○《綴網勞蛛‧無法投遞之郵件》:“就是遍游億萬塵沙世界,經過莊嚴劫、賢劫、星宿劫,也找不着呀!”

遐劫,◆佛教指極久遠的時間;生生世世。○蕭子良《凈住子‧自慶畢故止新門》:“蒙報歷遐劫,餘福值天師。”○《湘州枳園寺剎下石記》:“自以力弱途遠,終慚短效,且義止今生,報褰來果,非所以酬鴻貺於冥津,暢丹誠於遐劫。”○《益州多寶寺道因法師碑文序》:“俾此靈文,永傳遐劫。”

無量劫(无量劫),◆佛教謂計數不盡的時節。佛經言天地從生成至毀滅為一劫。○《隋書‧經籍志》:“一成一敗,謂之一劫,自此天地已前,則有無量劫矣。”○《護法論》:“蓋念一切眾生無量劫來皆曾為己。”

威劫,◆威逼,脅迫。○《漢書‧晁錯傳》:“行戍,至于,為天下先倡,天下從之如流水者,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聊齋志异‧馬介甫》:“又激之曰:‘如渠不去,理須威劫;便殺卻勿懼。’”○《醒世姻緣傳》第二八回:“誰知嚴種的幾畝地,牛糧子種,收割耕鋤,威劫那鄰舍家與他代力。”

往劫,◆猶往世。○《明佛論》:“自恐往劫之,皆可徐成將來之,況今風情之倫少,而泛心於情流者乎。”

萬劫不復(万劫不复),◆謂永遠不能恢復。○《<梵網經>序》:“一為人身,萬劫不復。”○《雲笈七籤》卷一一四:“一失此身,萬劫不復,子其寶焉。”○《敬告同鄉書》:“如果以客帝為可依,甘為萬劫不復之奴隸,則亦已矣。”○《南腔北調集‧漫與》:“如果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那可簡直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萬劫(万劫),◆1.佛經稱世界從生成到毀滅的過程為一劫,萬劫猶萬世,形容時間極長。○《內典序》:“俱處三界,獨與神遊,包括四天,卷舒萬劫。”○《書孫元忠所書<華嚴經>後》:“故佛說此等,真可畏怖,一念差失,萬劫墮壞。”○《桃花扇‧入道》:“吸一滴之甘泉,津含萬劫;吞盈掬之玉粒,腹果千春。”○《空山靈雨‧<心有事>詩》:“你這樣做,雖經萬劫也不能遂願。”◆2.種種災難;許多災難。○《宴坐峰》詩:“道人此宴坐,一念萬劫融。”○李開先《十一煞‧贈康對山》套曲:“千盤萬折連雲棧,萬劫千灰枉死城,糊突夢誰能醒。”○《舟中有感》詩:“萬劫不燒唯富貴,五倫最假是君臣。”

逃劫,◆逃避災難。○《百歲翁歌贈趙撝謙先生》:“蚤歲連生十二男,孫與曾元三十三。忽逢世難遭殺戮,孑身逃劫南。”

肆劫,◆恣意搶劫。○《湘事記‧軍事篇一》:“因是城市安然,無敢肆劫者。”

書劫(书劫),◆書籍的劫難。○《祇園理藏完》詩之二:“書劫何須怨,南寮師弟北師公。”按,此指焚書坑儒之事。

時劫(时劫),◆1.時代。○《墳‧科學史教篇》:“蓋凡論往古人文,加之軒輊,必取他種人與是相當之時劫,相度其所能至而較量之。”◆2.猶時機。○《墳‧摩羅詩力說》:“不過戰爭方已或未始之時,外狀若寧,暗流仍伏,時劫一會,動作始矣。”

石劫,◆1.佛教語。○《大智度論‧初品》記佛以譬喻說劫義,謂有四千里石山,長壽人每百年持細軟衣一來拂拭,大石山盡,劫故未盡。後因以稱不能以時、日、月、年計算的時間量。○《小憩長生觀飯已遂行》詩:“人間空石劫,物外自壺春。”◆2.一種介殼類動物。○《送元中丞轉運江淮》詩:“去問珠官俗,來經石劫春。”

生劫,◆1.挾持。○《史記‧刺客列傳》:“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倨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2.猶強盜。○《宋書‧吳喜傳》:“軍中人皆是生劫,若作刺史,吾等豈有活路?”

生關死劫(生关死劫),◆生的關,死的劫數。謂人的生死命運。○《紅樓夢》第五回:“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

燒劫(烧劫),◆1.佛教語。指壞劫(世界毀滅)時的大火災。○《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象溟看浴景,燒劫辨沈灰。”◆2.泛指火災。○《長沙失火後戲題蓮花寺》詩:“金園寶剎半,燒劫旁延一萬家。”

山劫,◆山寇。○《南史‧孝義傳上‧諸暨屠氏女》:“女以無兄弟,誓守墳墓不嫁,為山劫所殺。”

沙劫,◆謂多如沙之劫數。○《送譚遠上人》詩:“清淨從沙劫,中終未日敧。”○《徹連壽寧節功德疏奉表》:“庶使星望帝車,與金輪而永固;山齊聖壽,歷沙劫以長存。”

入劫,◆猶遭難。○《致李伯相書》:“灌塘本尋常之事,一年難於一年,漸若登天,然莫不以上閘為入劫,過為更生。”

強劫(强劫),◆1.以強力奪取。○《史記‧項羽本紀》:“彊劫,恐,故且降,待大王。”○《論河北京東盜賊狀》:“自古立法制刑,皆以盜賊為急,盜竊不已,必為強劫;強劫不已,必至戰攻。”○《長生殿‧偵報》:“巧借着獻驊騮,乘勢去行強劫。”○《浙案紀略‧敖嘉熊傳》:“其始遷入者,類皆無業遊民,聚徒結隊,白晝強劫,吏則又莫或顧問。”◆2.強行劫持。○《為集賢崔相公讓大學士表》:“臣久罹強劫,莫扈出居,走間道以獲歸,乃王靈之所被。”

千生萬劫(千生万劫),◆世世代代,永久。○《剪燈餘話‧幔亭遇仙錄》:“千生萬劫難得見,如何一旦皆相親。”

千劫,◆1.佛教語。指曠遠的時間與無數的生滅成壞。劫,梵語kalpa的音譯。○《聖教序》:“無滅無生歷千劫。”○《勝相院經藏記》:“如以蜜說甜,眾生未諭故,復以甜說蜜,甜蜜更相說,千劫無窮盡。”○《雜說》:“此一點塵垢,便是千劫繫驢之橛,永不能出離矣。”◆2.現多指無數災難。如:他以非凡的毅力戰勝了千劫萬難。

末劫,◆1.佛教語。謂末法之劫。○《聞見後錄》卷二八:“中,言:有僧,妖妄惑人,輒稱正法一千年一劫,像法一千年一劫,末法一千年一劫。今像法已九百六十年,才餘四十年即是末劫,當饑饉、疾疫、刀兵云云……僧錄司奏:正法、像法、三災劫等,悉出大藏經論。”◆2.借指黑暗的世道。○《范張雞黍》第二摺:“今日個秀才每遭逢着末劫,有那等刀筆吏入省登臺,屠沽子封侯建節。”○《鬱輪袍》第七摺:“如今末劫澆薄,世上人只為功名一事顛倒倒顛的,瞎眼人強做,堂下人翻居堂上。”參見“末法”。

磨劫,◆磨難;災難。○《長生殿‧補恨》:“想那日遭磨劫,兵刃縱橫,社稷阽危。”○《意中緣‧名逋》:“下官生平,撇不下一肩愁擔,倒不為宦海的風波,忙不了半世苦工,祇受着名場的磨劫。”

明劫,◆指大臣用俸祿去豢養黨羽,以權謀私。○《韓非子‧三守》:“凡劫有三:有明劫,有事劫,有刑劫……群臣持祿養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此謂明劫。”

滅劫(灭劫),◆毀滅的災難。○《凈相寺》詩:“前朝寺,荒涼二十秋,曾遭滅劫壞,今遇勝緣修。”

馬羊劫(马羊劫),◆指國難。○張翥《清明雨晴游包山龍華寺過慈雲嶺》詩:“龍鳳讖空山氣歇,馬羊劫換海波平。”參見“赤馬劫”、“紅羊劫”。

路劫,◆攔路搶劫。○《清明時節》七:“原來姓的打算要把那天的事當路劫案報上去,這麼就無所謂什麼主使不主使了。”○《老張的哲學》第四一:“他找了一塊土鬆的地方,輕輕的磨鞋底。然後慌忙的往家裏奔,怕黑夜裏遇見路劫。”○《丁跛公》:“他起初路劫,後來搶多了就‘打門’。”

龍漢劫(龙汉劫),◆見“龍漢”。

流劫,◆到處流竄行劫。○《休寧陳氏墓廬記》:“癸酉間,賊群起,流劫。”○《七修類稿‧國事‧霸州賊》:“五年九月,、、,原係謀逆太監門下,敗,遂糾賊眾流劫地方。”○《明史‧王瑾傳》:“亡命者輒入諸中,吏不得問,眾至萬餘人,流劫、諸縣。”

歷劫(历劫),◆佛教語。謂宇宙在時間上一成一毀叫“劫”。經歷宇宙的成毀為“歷劫”。後統謂經歷各種災難。○《為文惠太子禮佛願疏》:“歷劫多幸,夙世善緣。”○《連日雪惡用聚星堂雪詩韻》:“後生曠世安敢望,故事歷劫徒能說。”○《紅樓夢》第一二○回:“豈知是下凡歷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仁學>自序》:“歷劫之下,度盡諸苦厄。”○《文學上之美術觀》:“歷劫而久者,金石之所以貴。”

累劫,◆連續數劫。謂時間極長。劫,梵語kalpa之音譯劫波的略稱。○《弘明集‧正誣論》:“今以其能掘眾惡之栽,滅三毒之燼,修五戒之善,盡十德之美,行之累劫,倦而不已。”○《故大德凈覺禪師碑銘並序》:“天資義性,半字敵于多聞;宿植聖胎,一瞬超於累劫。”○《祈雨丹誠文》:“赦小民累劫之愆,宥臣等曠官之罪。”

來劫(来劫),◆佛教語。猶來世。○《百喻經‧煮黑石蜜漿喻》:“受苦現在,殃流來劫。”

空劫,◆佛教語。成、住、壞、空四劫之末。謂世界滅壞之後,再造之前的空虛階段。○《北窗睡起》詩:“高懷元在上,大事已明空劫前。”○《潘廣度》詩:“坐具平鋪佛叉手,空劫以前人總有。”參閱《大明三藏法數》卷十八。

開劫度人(开劫度人),◆道教謂每至天地初開,授諸仙以秘道,稱開劫度人。諸仙依次相授,最後授於世人。○《隋書‧經籍志四》:“道經者,云有,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所以說天地淪壞,劫數終盡,略與佛經同。以為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之野,授以祕道,謂之開劫度人。”亦省稱“開劫”。○《隋書‧經籍志四》:“之開劫也,乃命,改囀天音而辯析之。自以下,至于諸仙,展轉節級,以次相授,諸仙得之,始授世人。然以經歷年載,始一開劫,受法之人,得而寶祕,亦有年限,方始傳授。”

開劫(开劫),◆見“開劫度人”。

九劫,◆1.謂成佛所經歷的漫長劫難。○《釋迦文佛像銘》:“能仁奚感,將唯妙法。駐景上天,降生右脅。始出四門,終超九劫。”○《高僧傳‧忘身論》:“昔王子投身,功踰九劫;刳肌貿鳥,駭震三千。”○《生經‧墮珠著海中經》:“我等世尊,從無數劫精進不懈,不拘生死五道之患……超越九劫,自致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2.指成佛的現在世。相傳於住劫(分二十小劫)中的第九劫(即現在世)成佛。○《法苑珠林》卷十三:“十一劫是未來,八劫是過去,今當第九劫內成佛。”參見“中劫”。

驚劫(惊劫),◆驚擾劫掠。○《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郡有宿賊等數人,群黨驚劫,殺變主及捕盜吏兵者非一。朝廷以名捕不獲,被殺者噤不敢言。”◆补证条目■惊扰劫掠。○宋包拯《请选人知虔州》:“今聞南雄猺賊唐才旺等,所至驚劫,殺害官吏。”

劫主,◆搶劫的主犯。○《搜神記》卷二十:“歷十餘年,時所在劫盜,被橫錄為劫主,繫獄。”

劫質(劫质),◆1.謂挾持人以為人質。○《後漢書‧董卓傳》:“又劫質公卿。所為如是,而君苟欲左右之邪!”○《新唐書‧田令孜傳》:“惡劫質天子,生方鎮之難,使進迎乘輿。”◆2.指被挾持的人質。○《後漢書‧橋玄傳》:“凡有劫質,皆并殺之,不得贖以財寶,開張姦路。”

劫制,◆用威力控制。○《新唐書‧狄仁杰郝處俊等傳贊》:“乘中衰,操殺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中州集‧李晏》:“大笑曰:‘劫制我邪?’”《狄仁杰反周復唐辯》:“即英雄,豈能盡以威力劫制天下哉?”《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幽囚節鎮,長閟日星,劫制縉紳,恣威刀俎。”○《貴州民黨痛史》第四編第八章:“、猶預不即決,又劫制,使出六千金臨時懸賞曰:能死者予此。”○《平民主義》二:“雖有民主,而操權力之國民與權力所加之國民,實非同物,其所謂自治者,非曰以己治己也,乃各以一人而受治於餘人……由是民與民之間方相用其劫制。”

劫執(劫执),◆猶劫持,挾持。○《後漢書‧橋玄傳》:“少子十歲,獨游門次,卒有三人持杖劫執之,入舍登樓,就求貨,不與。”○《新唐書‧陸贄傳》:“委疲羸者以守要衝,寇至而不支,則劫執芟蹂,恣所欲得。”

劫爭(劫争),◆即劫打。參見“劫打”。

劫戰(劫战),◆猶偷襲。

劫賊(劫贼),◆強盜;土匪。○《水經注‧渠》:“《陳留志》稱:,字,為令,縣側有劫賊,外白甚急,數。”○《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五》:“……後為劫賊所引,不勝拷楚。”○《雙鴆篇》詩:“三城多劫賊,劫賊凶咆哮。”

劫運(劫运),◆災難;厄運。○《南宮詞紀‧懶畫眉‧送別》套曲:“玉銷香斷,花殘月孤,這的是五行劫運,合受催促。”○《金壺七墨‧鬼劫》:“俗以水火刀兵為生人劫運。”○《郎潛紀聞》卷四:“名臣宿將先後騎箕,而醉夢白面之徒,相繼任封疆而持節鉞,殆劫運將臨,非人力所能挽救與?”○《老殘游記》第十一回:“此二亂黨,皆所以釀劫運,亦皆所以開文明也。”○《民彝與政治》:“我不負此,即不負此河山,是在吾國民之善用其秉彝,以造福邦家,以之挽回劫運。”○《神話與詩‧文學的歷史動向》:“是勇於‘予’而不太怯於‘受’的,所以還是自己的文化的主人,然而也只僅免於沒落的劫運而已。”

劫獄(劫狱),◆從監獄裡把被拘押的人搶出來。○《戊戌喋血記》八三:“他儘量回憶昨晚劫獄的情景,那是多麼緊張而又危險呵!”

劫餘灰(劫余灰),◆劫火的餘灰。○《述聞》詩:“荊棘銅駝心上淚,觚稜金爵劫餘灰。”

劫餘(劫余),◆謂災難之後。○《感懷》詩之六:“舉目揮掬淚,劫餘誰是濟時才?”徐遲《火中的鳳凰》:“劫餘藏書還是那末多,拖住了他的腿。”

劫營(劫营),◆劫寨。○《綵毫記‧救主出圍》:“分付大小三軍:‘這劫營賊子,不過二人……活擒拿此二賊便了。’”徐渭《女狀元》第四齣:“他從軍輩本是裙釵,你上梁文細描英邁。比孝女,多一段劫營攻寨。”

劫藥(劫药),◆中醫稱能夠迅速減輕症狀、制止病情發展的藥物為“劫藥”。

劫外天,◆謂未遭受災難之天地,猶凈土。○《己亥雜詩》之一五一:“小別湖山劫外天,生還如證第三禪。”

劫數(劫数),◆原為佛教語。指極漫長的時間。後亦指厄運,災難,大限。○《勉送吳國三五新戒歸》詩:“法王遺制付仁王,難得難持劫數長。”○《敦煌變文集‧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講經文》:“個個延經劫數,日日不離寶樹。”○《馮玉蘭》第三摺:“那兩個船家是將錢覓到,也都在劫數裏不能逃。”○《醒世恒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襄劫七十七萬七千七百年,釋教已盡,此是劫數。”○《聖武記》卷九:“如蝗蝻非人力所能捕盡,惟委於劫數之未完。”○《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述流寇事頗悉,相與嘆劫數難移。”○《中國小說史略》第十八篇:“封國以報功臣,封神以妥功鬼,而人神之死,則委之於劫數。”

劫束,◆艱險窘迫。○等《周書目錄序》:“之六帝,當四海分裂之時,形勢劫束。”○《上時政疏》:“天下之民,固以膏血塗草野,而生者不能自脫於困餓劫束之患矣。”

劫石,◆《大智度論》卷五:“佛以譬喻說劫義。四十里石山,有長壽人,每百歲一來,以細軟衣拂拭此大石盡,而劫未盡。”後因以“劫石”指時間之久遠。○《陪族叔當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亭》詩:“留歡節可盡,劫石乃成灰。”○《敦煌變文集‧長興四年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淑妃伏願:靈椿比壽,劫石齊年。”○《會慶節明慶寺丞相率百僚啟建道場疏》:“至尊壽皇聖帝陛下,伏願福等河沙,壽逾劫石。”

劫舍,◆搶掠村舍。○《水滸傳》第二回:“上有三個強人,聚集着五七百小嘍囉打家劫舍。”○《花月痕》第一回:“兩人到了,果然土匪縱橫,焚村劫舍。”

劫燒(劫烧),◆佛教謂世界毀滅時大火燃燒至二禪天。○《搜神記》卷十三:“經云:‘天地大劫將盡,則劫燒。’”

劫殺(劫杀),◆劫持並加以殺害。○《韓非子‧二柄》:“故劫殺擁蔽之主,非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則未嘗有也。”○《後漢書‧皇后紀上‧光烈陰皇后》:“九年,有盜劫殺后母及弟,帝甚傷之。”

劫人,◆強盜。○《搜神記》卷十七:“有神下其家曰:‘我也。為劫人所殺。疾取我衣於大澤中。’家取得一幘。”◆补义条目■抢劫。○《史记·日者列传》:“以官爲威,以法爲機,求利逆暴;譬無異於操白刃劫人者也。”○又《货殖列传》:“其(指齊)俗寬緩闊達,而足智,好議論,地重,難動摇,怯於衆鬥,勇於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國之風也。”

劫取,◆奪取;強取。○《歸潛志》卷十一:“許百姓與北兵市易,城中人以所餘金帛,易北來米麥食之,然多為北兵劫取,莫敢語。”○《寧南侯傳》:“一日見傍駝橐,馳馬劫取之,乃軍裝也。”○《集外集拾遺‧<解放了的堂‧吉訶德>後記》:“但倘非戰士,而只劫取這一個理由來自掩他的冷酷,那就是用一毛不拔,買得心的平安了。”◆补证条目■夺取;强取。○《晋书·王濬传》:“時有八百餘人,緣石城劫取布帛。”

劫請(劫请),◆謂以脅迫手段實現其要求。○《莊子‧盜跖》:“內則疑劫請之賊,外則畏寇盜之害。”○疏:“請,求也……故在家則恐求財盜賊之災。”

劫遷(劫迁),◆劫持;脅迫遷徙。○《讀唐》之十九:“自啟禍,遺患,遂失萬乘之尊……故不終之身,遂有挾禁兵以行劫遷之計,為軍將而擅廢置之權者。”◆补证条目■劫持;胁迫迁徙。○宋洪迈《容斋三笔·孙宣公谏封禅等》引宋孙奭疏:“奸憸小人,妄言符瑞,而陛下崇信之……唐明皇得靈符寳券,皆王鉷、田同秀等所爲,不能顯戮……及禄山兆亂,輔國劫遷,大命既傾,前功併棄。”

劫難(劫难),◆1.佛教語。謂宿世惡業所致的災難。○《長生殿‧密誓》:“只是他兩人劫難將至,免不得生離死別。”◆2.泛指災難。○《靜水裏的魚》:“鄉民們把他們看作凶神,看作劫難。”京劇《智取威虎山》第一場:“昨夜晚又遭劫難,心狠手辣罪惡滔天。”

劫買(劫买),◆強行購買,如同掠奪。○《新華日報》1939.12.17:“為了要填補這種缺乏,敵人不但在我國淪陷區從事劫買,不但繼續不斷的托之某某航空公司訂購大量白米,而且有意困迫租界。”

劫略,◆1.以威力脅迫。○《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然起,鞭笞天下,劫略諸侯,遂誅滅之。”○《漢書‧劉屈氂傳》:“其隨太子發兵,以反法族。吏士劫略者,皆徙。”○注:“非其本心,然被太子劫略,故徙之也。”○《漢書‧陳豨傳》:“上聞,乃赦吏民為所詿誤劫略者。”◆2.搶劫掠奪。○《漢書‧鮑宣傳》:“盜賊劫略,取民財物。”○《潛書‧任相》:“將卒無忌,誅焚劫略,毒於盜賊。”◆补证条目■抢劫掠夺。○《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及高祖十年七月,太上皇崩,使人召豨,豨稱病甚;九月,〔豨〕遂與王黄等反,自立爲代王,劫略趙、代。”

劫律草,◆一種含毒之草,搗碎取汁塗於竹槍之鋒,用以獵取野獸。○《聞見异辭‧井圈斃虎》:“里之南鄉,向有虎患……村民家砌井圈於牆內,以便吠犬出入。是夜虎入此圈,項不能出,力拔之,泥牆遽圮,虎被壓死。何必取之劫律草,搗汁淬竹刺之,始能制虎也耶?”

劫輪(劫轮),◆猶災難。○《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五四--六三愛國大事日錄》:“六月二十二日乃近跡諸人,氣焰愈張,吾民何罪,竟陷劫輪,搶地呼天,無可告訴。”

劫路,◆攔路搶劫。○《沒有花的春天》第十章:“山上不是有大兵劫路嗎?”

劫曆(劫历),◆猶劫運,劫數。○《李延福為蜀王修羅天醮詞》:“綿劫曆以長存,後天地而攸久。”

劫劫波波,◆谓勤勉艰辛。○《自然集·无名氏〈端正好〉》:“利名場朗然識破,没來由爲兒女劫劫波波。便下不義財,積下些無用貨。”

劫劫巴巴,◆謂道路坎坷難行。○《介子推》第三摺:“行路途劫劫巴巴,耽悽楚消消灑灑,直上風雪紛紛下,咱兩個凍不煞多應餓殺。”

劫劫,◆1.猶汲汲。匆忙急切貌。○《貞曜先生墓志銘》:“人皆劫劫,我獨有餘。”○《醉僧圖頌》:“人生得坐且穩坐,劫劫地走覓甚麼。”○《從赤城至國清寺》詩:“念昔平生俱道長,行驂劫劫無停鞭。”◆2.猶世世。○《畫水月菩薩贊》:“生生劫劫,長為我師。”○《贈無懷禪師》詩:“身從劫劫修,果以此生周。”○《東西均‧三徵》:“如此而原始要終,三世之故莫明於此。曰過去者,昨日而已;曰未來者,明日而已。更元其元,猶時其時也。劫劫如是,塵塵如是。”

劫假,◆地主剥夺农民的一种方式。○《汉书·食货志上》:“漢氏減輕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賦,罷癃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實什税五也。”颜师古注:“假亦謂貧人賃富人之田也。劫者,富人劫奪其税,侵欺之也。”

劫擊(劫击),◆劫掠攻打。○《沂國公魏博德政碑》:“以四十三年盜兵,劫擊郡縣,踰關據京,天下掉撓。”

劫機(劫机),◆劫持飛機。○《新民晚報》1984.8.11:“一架班機的機組人員十日成功地阻止了一起劫機事件。”○《解放日報》1984.9.1:“劫機是犯罪的行為。”

劫火,◆1.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經》:“劫火洞然,大千俱壞。”○《興善寺貝多樹》詩:“永共在,應隨劫火燒。”○《次韻丹霞錄示羅疇老唱和詩》:“劫火洞燒時,自有安身處。”○《四朝聞見錄》附錄《晉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還隨劫火煙。”○《懺心》詩:“佛言劫火遇皆銷,何物千年怒若潮?”《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釋子又常謂言及劫火,已知佛法。”◆2.借指兵火。○《恭謁天壽山十三陵》詩:“二明樓,並遭劫火亡。”○《南歌子‧古戍》詞:“何年劫火賸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

劫會(劫会),◆俗以五百年當一小劫,災難並生,稱“劫會”。○《夷堅丁志‧烏山媼》:“非汝所知,汝不合來此。皆是劫會中人,五百年當一小劫……爾有善心,脫此劫會,吾為爾喜。”

劫灰,◆本謂劫火的餘灰。○《高僧傳‧譯經上‧竺法蘭》:“昔穿底,得黑灰,問。○云:‘不知,可問胡人。’後既至,眾人追以問之,云:‘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後因謂戰亂或大火毀壞後的殘跡或灰燼。○《數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後始見》詩:“陳跡關心己自悲,劫灰滿眼更增欷。”○《<逸老堂詩話>跋》:“癸丑夏六月,遭亂,所有藏書數萬卷,一旦盡失,而是書原本亦遭劫灰。”○呂留良《<賴古堂集>序》:“忽焉,天地震蕩,劫灰晝飛,猿鶴蟲沙,蒼黃類化。”○《褚先生老毀儒服寄贈》詩:“歷盡劫灰人隔世,飆輪輾破法輪升。”○《鐵漢樓歌》:“穨垣敗瓦不可踏,劫灰昏黑堆成隅。”○《書感》詩:“八駿西遊問劫灰,關河中斷有餘哀。”○《偷渡梅關》詩:“攀藤附葛君須記,萬載著劫灰。”

劫花,◆凋謝之花。○《花月痕》第十四回:“癡夢醒時,深秋小院。劫花墮處,春隔天涯。”

劫後餘生(劫后余生),◆謂大災大難後留存下的人或物。○《飄來的生命》:“和這季節極不相稱的是,我的心境總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悲涼。”○《弦上的夢》:“那裏面,鎖着幾本劫後餘生的文學名著。”○《古屋》第一部六:“他帶着女人孩子回來了,和我一見面便搖不迭,連說‘劫後餘生!’”◆补证条目■谓大灾大难后留存下的人或物。○清丘逢甲《寄怀许仙屏中丞》诗之三:“歸飛越鳥戀南枝,劫後餘生歎數奇。”

劫後灰(劫后灰),◆劫後所剩的灰燼。○《為調箏人繪像》詩:“湘弦灑遍胭脂淚,香火重生劫後灰。”

劫國(劫国),◆諸國之一。○《漢書‧西域傳下‧劫國》:“,王治東,去八千五百七十里。”

劫富濟貧(劫富济贫),◆奪取富人財產救濟貧苦者。在封建社會裡是農民起義的一種鬥爭形式或口號。○《太平天國故事歌謠選‧金牛的故事》:“因為農民知道是劫富濟貧為窮人打天下的,所以紛紛加入,還將大財主家的‘金牛’向詳述了一番。”○《浙案紀略‧余孟庭傳》:“軍行所至,咸以劫富濟貧為辭。由是鄉裏窮民,望軍旗,儼猶大旱之望雲霓。”○《天地會詩歌選‧廣西三點會劫富濟貧謠》:“反復,劫富濟貧。”○《亂彈‧吉訶德的時代》:“草澤的英雄,結果不是做皇帝,至多也不過劫富濟貧罷了。”○《家》十二:“他將來長大成人以後要做一個劫富濟貧的劍俠。”

劫風(劫风),◆佛教語。壞劫之末有水、風、火三劫災。劫風即劫災中的風災。○《夢溪筆談‧書畫》:“佛光乃定果之光,雖劫風不可動,豈常風能搖哉!”

劫奪(劫夺),◆搶劫奪取。○《史記‧日者列傳》:“君子內無飢寒之患,外無劫奪之憂。”○《同河南李少尹畢員外宅夜飯洛陽告捷遂作春酒歌》:“裏,昨逢軍人劫奪我。”○《敦煌變文集‧張義潮變文》:“本使,奉敕持節北入,充冊立使。行至南畔,遇逢背逆一千餘騎,當被劫奪國冊及諸敕信。”○《元典章新集‧刑部‧防盜》:“﹝﹞瀕靠海水面闊達,內有船戶十萬餘戶,其間逃役結黨成群,以攬載為由,中途將客殺死,劫奪財物。”○《堅瓠補集‧葉公滑釐子合傳》:“染其習者,即親如骨肉,亦互相劫奪。”○《馬克思的經濟學說》:“他們有了資本,於是也有機會去劫奪勞動的結果。”

劫盜(劫盗),◆1.強盜;劫賊。○《南史‧趙伯符傳》:“﹝﹞為政苛暴,吏人畏懼如與虎狼居,而劫盜遠迸,無敢入境。”○《堅瓠餘集‧瓦卜》:“蓋此人乃劫盜,事露將逃匿,故隱姓來卜。”○《中華民國解》:“遠猷辰告而不能治一水門,長駕遠馭而不能捕一劫盜。”◆2.指從事搶劫活動。○《百喻經‧劫盜分財喻》:“昔有群賊共行劫盜,多取財物,即共分之。”○《宋書‧黃回傳》:“拳捷果勁,勇力兼人,在西與諸子相結,屢為劫盜。”

劫道,◆攔路搶劫。○《礦山烈火》:“,你猜疑錯了,我說想點外財,難道咱們還去劫道砸明火嗎?”《新兒女英雄續傳》第六章:“這,原是拿大刀殺人劫道的土匪出身。”

劫打,◆圍棋術語。也叫劫爭。開局後,當一部分棋勢不利或被圍困時,如按常規着法攻守將難於保全,即采取此種走法。劫,即強行劫持,借以轉死為活,化危為安。對局中,黑白雙方在同一處各自圍住對方一子,黑方如先提吃白方一子,白方須於他處下子,待黑方應後,方可於原處提回黑方一子。如此往復提吃。○《天雨花》第十一回:“便呼侍者將棋至,二人對坐賭輸贏。○在傍來觀看,各爭形勢用心情,局到中間尋劫打,忽而一回睛。”

劫持,◆要挾;挾持。○《漢書‧趙廣漢傳》:“司直劾奏:‘摧辱大臣,欲以劫持奉公。’”《顏氏家訓‧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獲酬謝,或有諠聒時人視聽,求見發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陳》:“此事能任得其人,則速弭山右之亂,次撫之師,危局尚可支拄。且以查辦為名,更不致為眾議所劫持。”○《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叫大家起來,又戒他們不要受和二人劫持,同他們一樣目無君父,誹謗朝廷。”

劫塵(劫尘),◆1.凡塵,人世。○《陳定生先生墓志銘》:“貞元朝士無多,劫塵冷落。”○《長生殿‧聞樂》:“藥搗長生離劫塵,清妍面目本來真。”○《續板橋雜記‧軼事一》:“覺當時尚有秋水一泓,茲則盡成平陸,亦劫塵之小變也夫。”◆2.謂兵火戰亂之餘燼。○《過沁園有感》詩:“垣穨月榭經兵火,草沒詩碑覆劫塵。”

劫禪(劫禅),◆脅迫“禪讓”。○《題受禪碑後》:“氏父子以禪讓文篡竊,其事蹟穢矣……僅一傳世,弱子豎孫為氏所陵,劫禪者猶未死,而受禪之,固已先亡。”

劫波,◆亦作“劫簸”。◆簡稱“劫”。梵語Kalpa的譯音。佛教分劫為大劫、中劫、小劫。謂世上人的壽命有增有減,每一增(人壽自十歲開始,每百歲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及一減(人壽自八萬四千歲開始,每百歲減一歲,減至十歲),各為一小劫。合一增一減為一中劫。一大劫包括“成”、“住”、“壞”、“空”四個時期,通稱“四劫”。各包括二十中劫,即一大劫包括八十中劫。

積劫(积劫),◆積久的劫難。○《吳中禮石佛》詩:“敬承積劫下,金光鑠海湄。”○《壇經‧懺悔品》:“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銷滅。”○《壽春節進大蜀皇帝》詩之五:“積劫修來似煉金,為皇為帝萬靈欽。”○《熾盛光佛偈》:“般若無損益,萬念墮積劫。還彼清淨根,眾生永安樂。”○《重修白雲寺碑記》:“天下之變遷淪毀於吾前者,豈皆積劫不可救耶?予將為浮屠氏以終老於是。”

火劫,◆佛教語。壞劫中的“大三災”之一。謂劫火洞燒,直至光音天。○《法苑珠林》卷三引《觀佛三昧經》:“無日月星宿,亦無晝夜,唯有大冥,謂之火劫。”

灰劫,◆1.佛教語。指大三災中火劫後的餘灰。○《寄峽州劉伯華使君四十韻》:“藥囊親道士,灰劫問胡僧。”○《山光寺》詩:“仙來石畔懷灰劫,鶴語池邊勸後生。”◆2.指被兵火毀壞後的殘跡。○《集吳天章傳清堂感舊限紅字》:“忽驚灰劫餘芳砌,重愴拭槁桐。”◆补证条目■佛教语。指大三灾中火劫后的余灰。○金庸《鹿鼎记》第三四回回目:“一纸兴亡看复鹿,千年灰劫付冥鸿。”

皇劫,◆皇帝的年紀。○《奉和幸大薦福寺》:“欲知皇劫遠,初服六銖衣。”○《表异錄‧人物》:“皇劫,即帝年也。”

紅羊劫(红羊劫),◆指國難。古人以為丙午、丁未是國家發生災禍的年份。丙丁為火,色紅;未屬羊,故稱。○代作《丙丁龜鑒》,歷舉到之間的變亂,發生在丙午、丁未年的有二十一次之多。○《李節度平虜詩》:“太平從此銷兵甲,記取紅羊換劫年。”○《百字令‧投袁大琴南》詞:“無奈蒼狗看雲,紅羊數劫,惘惘休提起。”○《隱居》詩:“怡情那管紅羊劫,高臥閒聽玄鶴喧。”參見“元二”。

黑劫,◆劫難。○《歸田瑣記‧疊韻詩》:“籌筆深心消黑劫,彯纓異數稱斑衣。”○《淞濱瑣話‧魏月波》:“此花娟潔,出淤泥而不染。幸勿失其清修,致墮黑劫。”○《恤商論》:“近者各省嘗私植(雅片)矣。何以在我猶躬冒不韙?殆氣數使然,應有此黑劫。”

行劫,◆進行劫掠。○《上尊號玉冊文》:“如能設計擒獲賊黨二十人以上,並獲贓物,推問行劫蹤跡分明者,量其功蹟,節給優賞。”○《元典章‧刑部五‧燒埋》:“兩犯強盜,左右項俱刺強盜字樣,用藥除去,又已五次行劫,事發到官。”○《顧問官》:“軍法長,你說,真是無法無天!查查你那款,白日行劫,你得執行職務!”

盜劫(盗劫),◆1.盜竊掠奪。○《史記‧田叔列傳》:“是時坐虜大入塞盜劫,尤甚,免。”○《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赴任到此,舟人盜劫財物,害了丈夫全家,自己留得性命,脫身逃走。”○《敦煌的故事》第五章:“是第一個盜劫文物的大匪徒。”◆2.搶劫殺害。○《九命奇冤》第二三回:“此刻只算你們都是實的,彼此也可以相抵,不準只管纏訟了!至於盜劫人命,自當另案辦理。”

大劫,◆1.佛家謂天地一成一毀為一劫,經八十小劫為一大劫。道家亦有大劫之稱。○《初學記》卷七引《志怪》:“胡人云:‘經云:天地大劫將盡,則劫燒。此劫燒之餘。’”○《法苑珠林》卷三:“世間成時二十別劫,住時二十別劫,壞時二十別劫,空時二十別劫。此中以住合成,以空合壞,故各四十別劫,總此成壞合有八十別劫為一大劫。”○《雲笈七籤》卷二:“天地改易,謂之大劫。”參閱《翻譯名義集‧時分》。2.泛稱大災難。○《陸沈痛》楔子:“遍地腥羶,直弄得江翻海擾,鼠偷狗盜,大劫何日了?”《黑貓》二:“兵變不僅限於,在內凡是有營防駐扎的地方,四處都響應了。○城是有營防駐扎的,當然也免不了遭受一次大劫。”

打劫,◆1.圍棋術語。謂雙方在一處可以交互吃一子的爭奪戰。但打劫須隔一着方能還吃,故漏洞少的一方取勝可能就大。有時整盤棋也由打劫決定輸贏。○《觀棋》詩:“得勢侵吞遠,乘危打劫贏。”○《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苦苦的給老爺先擺上五個子兒,還是盡力的讓着下,下來下去,打起劫來,老爺依然大敗虧輸。”◆2.搶劫。○《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將賊兵打劫及救取成親之事,述了一篇。”○《說唐》第二四回:“這般人行李沉重,財物必多,何不打劫來去做壽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說也奇怪,無端來了幾十箇人去打劫有利銀行,聽說當場拿住了兩箇。”○《咖啡店之夜》:“哪一天馬賊會來打劫,我們也不知道。”◆补证条目■抢劫。○敦煌文书伯2155号背面《曹元忠与回鹘可汗书》:“如今道餘開泰,共保一家。不期如此打劫,是何名價?”

打家劫舍,◆亦作“打家截舍”。◆到人家裡搶劫財物。○《玉壺春》第四摺:“見來子撅天撲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殺人賊。”○《緋衣夢》第二摺:“某的便是,一生好打家截舍。”○《水滸傳》第五回:“近來山上有兩個大王,扎了寨柵,聚集着五七百人,打家劫舍。”○《四三集‧逃難》:“土匪鬧事,打家劫舍,是常常有的。”

赤馬劫(赤马劫),◆中,上《丙丁龜鑒》十卷,計自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至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共一千二百餘年,其中牽強附會凡值丙午、丁未之年,國家均有亂事發生。丙丁屬火,色赤,午為馬,未為羊,後因稱國家大亂為“赤馬劫”或“紅羊劫”。○張翥《畫馬》詩:“百年重遭赤馬劫,散落不逐兵塵空。”

乘機打劫(乘机打劫),◆謂利用機會掠奪錢財。○《臨安旬制記》引《誅馬士英疏》:“以至文選職方,乘機打劫。”

塵沙劫(尘沙劫),◆塵劫。○《清异錄‧軟盡虛空藏》:“浮屠者流,謂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觀奕口占和漁村》:“塵沙劫後仙機盡,正是鳴鐘息脅時。”

塵劫(尘劫),◆佛教稱一世為一劫,無量無邊劫為塵劫。後亦泛指塵世的劫難。○《楞嚴經》卷一:“縱經塵劫,終不能得。”○《龍興寺閣》詩:“桑海幾經塵劫壞,江山獨恨酒腸乾。”○《醒世恒言‧黃秀才徼靈玉馬墜》:“汝誠念皈我,但尚有塵劫未脫。老僧贈汝一物,可密藏於身畔,不許一人知道,他日夫婦重逢,自有靈驗。”○《紅樓夢》第一二○回:“小女,幼遭塵劫。”○《留訣內子》詩:“四十五年塵劫苦,好從解脫悟前非。”

波波劫劫,◆勤勉忙碌貌。○《沁園春》詞:“奈今日茫然,不知明日,波波劫劫,有甚來由?”《薛更生墓志銘》:“人咸目笑君,八十老翁,兩腳半陷黃土,不知波波劫劫何為也?”◆补证条目■勤勉忙碌貌。○宋刘学箕《虞美人》词:“一人口插幾張匙,何用波波劫劫、没休時。”

兵劫,◆戰爭的劫難。○《恨海》第二回:“可憐裏從朝至今,未曾遭個兵劫,這一回只怕不免的了!”

避劫,◆猶言逃避災難。○《桂林陽朔山水歌》之三:“神仙避劫人避災,更於何處藏三才?”

暴劫,◆行凶搶劫。○《呂氏春秋‧至忠》:“人主無不惡暴劫者,而日致之,惡之何益。”

白劫,◆白晝搶劫。謂公開掠奪。○《魏書‧元脩義傳》:“()指曰:‘此座上者,違天子明詔,物多者得官,京師白劫,此非大賊乎?’失色。”

巴劫,◆奉承;討好。○《救風塵》第二摺:“咱這幾年來待嫁人心事有,聽的道誰揭債,誰買休。他每待強巴劫深宅大院,怎知道摧折了舞榭歌樓!”

巴巴劫劫,◆心情急切貌。○《介子推》第四摺:“道他巴巴劫劫背着主公,破破碌碌踐紅塵。”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