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纸做乒乓球拍(昔年摄影DIY(二))

f1赛车 2022-11-27 10:16www.1689878.com赛车比赛

回到北大荒兵团以后,我想方设法搜罗,借阅到几本有关摄影知识方面的书,记得第一本书的作者是摄影家吴印咸。从书本里学到了包括摄影的用光、快门速度、光圈、景深、焦距之间的关系。摄影取景构图、画面布局、黄金分割线等摄影中的基础知识。然后要在实践中学会怎样拍得正确曝光,反差适中的照片。

经过在北京伯父的指导实际操作,再看书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摄影及洗印方面的知识了。

看过了书以后就想着实践操作,想着自己洗印照片,但需要置办一套洗印相片的简单设备。 因为黑白照片并不需要很复杂的设备,洗印照片的主要设备就是一个曝光箱。我找到连队的木工,天津知青梁国英大哥,(梁大哥人高马大,且体格健硕,从小在海河边练就了一套摔跤、拳击的本事。很有侠客风范。

也许由于他满身的力气,连队才让他当了木匠。)我花了0.6元买了两盒“哈尔滨”香烟,请求他为我制作一个小木匣子,顶端要镶嵌一块抽拉式的磨沙玻璃。没有磨沙玻璃,就用磨刀石蘸水把透明玻璃耐心地磨成磨沙玻璃,因为曝光底片与相纸要求用均匀的散射光线。箱内装好一只白炽灯,一只弱红光灯。箱外要连接一个白炽灯的控制开关。以便控制底片与相纸的曝光时间。其它的找几只饭碗就可以代用盛装显影液和定影液了。有了曝光箱,接下来就是要购买照相胶卷,相纸、显影粉、定影粉,竹制镊子等一些小工具。正巧胡德立大哥要回天津探亲。我就请他从天津给我购回上述必需物品。

(初学摄影因爆光不足而失败的照片)

这样我在连队利用业余时间可以洗印相片了,洗相片需要一个完全黑暗条件的屋子。五连的大宿舍东侧是连部,连部里边有一个独立的小房间,(是利用大宿舍过道北侧空间隔离出的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小空间)用作连队卫生室。北京知青,卫生员郝刚利在里边煮针头、针管消毒的地方。我借用这个小卫生室,用两层红纸把灯泡包上,仅用微弱的红光在这个小暗室里面操作曝光底片,然后用4只饭碗,依次是显影液、清水、定影液、清水。经过曝光后的相纸,通过显影、漂洗、定影,漂洗的步骤,就可以看到相片了。起初,经验不足,操作不当,洗印出的照片要么过暗,要么过白。当取得一定的经验,熟练后,就可以洗出较理想的照片来。看到自己冲洗出来的照片,很欣喜,也觉得整个操作过程是一种乐趣。 应该感谢郝刚利,把卫生室借给我用。郝刚利回到北京后在北京民族乐器厂任保卫干事,可惜他离开我们已经有十年了。一个极聪明,而有性格的朋友,想起他往往我会联想到京剧《借东风》里的小生周喻。

(恋爱时期,把相机放在石头堆上的自拍合影)

在熟练地掌握了洗印相片后,并不满足于此,又想到要放大照片。找书看,查资料,还真淘到了自制简易放大机的书。放大照片的设备要比洗相片的曝光箱更为复杂,要求光源从上而下投射。最上面是光源,光源下面是磨砂玻璃,玻璃下面是聚光镜,聚光镜下面是底版夹,底版夹下面是放大镜头。这些装置集中组装在一个椭圆形灯箱内和下部。要用灯架安装在一个立柱上,并且能够上下移动,以便调整投影到下面底盘上的相片尺寸及投影聚焦清晰度,然后才能开灯使相纸曝光,如同放幻灯的原理。但是要垂直投影,才能方便操作相纸曝光。

我从机务排的工具箱里找来金属管做立柱。利用铁皮罐头盒、厚的白纸板,元宝螺钉,从木工房找来胶合板,驴皮胶。不记得从哪里淘来两片凸透镜作为聚光镜,饶有兴致地制作了一架简易放大机。但却没有放大投影的核心部件------放大镜头。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恰好哈尔滨知青韩建国手里有一架孔雀牌子照相机,借来把相机暗盒打开,固定在放大机上。终于可以制作放大照片了,真是喜不自胜。 结婚后连队分给了住房,虽然仅有十几平米的面积,我还是在灶台后面用木板、纸板搭建起约一平方米多点儿的简易小暗室。到后来我爱人到哈尔滨出差,特意给我买回一只专用放大镜头。

(女儿的孩提时代)

(女儿的孩提时代)

我常常一个人在暗室里冲洗胶卷,放大照片。一个人放大曝光操作,然后还要经过显影,定影、漂洗等步骤,效率低下,很是耗费时间。于是就把我的同学,当时的七连连长宋大春找来,我负责放大曝光,由宋连长负责显影,定影、漂洗等。我俩是自幼的发小,因此配合默契的很好。我俩在一平米多的小暗室里享受着自己动手放大洗印照片的快乐时光。洗印出的照片要经过充分的清水漂洗,否则照片不久就会变黄,当时连队没有自来水,我和宋连长半夜三更地把洗印出的照片用脸盆端到井沿儿,用辘辘摇上一桶水,把照片多次换水漂洗。为的是把残余的定影液漂洗干净。以便于照片的长期保存。为了使照片有光洁度,还利用镀锌铁皮自制了一个照片上光机,跑到哈尔滨照相器材商店买回专用上光版,即可以在阳光下晒,也可以放在炉子上烤干照片。

到了七十年代中后期间,国内渐渐出现了彩色照片,我也曾搜罗到一些彩色摄影方面的书。试图自己扩印彩色照片。通过书中的介绍和其它途径了解到彩色扩印照片的设备和操作环节过于复杂,尤其对于显影、定影液的温度要求非常严格。东北的天气温度变化很大,我在黑白相片的洗印过程中尚且很难控制好温度,更何况彩色扩印了,看来像我这样手工操作彩色扩印照片几乎不可能。(那时在省城哈尔滨的照相馆彩色扩印设备都是耗资一二十万元进口的)另外彩色摄影的胶卷、相纸以及显影定影材料的价格都比较昂贵。这让当时囊中羞涩的我对于彩色扩印的想法望而却步,悻悻然只好作罢。

如此喜欢鼓捣照相,也没舍得买一架照相机。那时我经常出差去哈尔滨,每次去我总是会抽出时间跑到哈尔滨道外区靖宇街的照相器材商店里选购一些必需的小工具,小材料。(显影盘,切刀,显影粉,定影粉等)那时的柜台里陈设的主要就是国产海鸥牌、珠江牌、东方牌双镜头照相机,和单镜头折叠式相机。当时售价120元左右。拉家带口过日子的我,钱少,只好望“机”兴叹。

照相时只是借用朋友的使用。当时我的朋友子叶先生(上海知青)在团部宣传股任新闻干事,他曾自费从上海买回一台珠江牌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其价值当时相当于我们4个月的工资。)我经常跑到他那里把他的心爱之物背回连队拍摄照片。

1989年,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我自己买的第一台相机是北京照相机总厂与日本合资生产的“柯尼卡”135型相机。售价是365元,以当时的工资收入来说,也是价格不菲。记得装上国产的乐凯胶卷往往容易出故障。卡顿,不能顺利过卷儿。只有装上进口的富士或柯达,才能拍摄顺利,曾让我无可奈何,纠结不已。

到了90年代以后,北京的商场里各种品牌的进口电子快门相机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到了千禧年前后,数码相机又铺天盖地地充斥了国内的照相机市场,更是令人眼花缭乱。“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女婿后来知道我是个摄影爱好者,专门送我一台佳能600D数码单反相机,让我爱不释手,使用至今。

看着现如今的中国大爷、大妈们有的背着长枪短炮不辞辛苦地到青海湖或密云水库去拍鸟(他们俗称“打鸟”);有的到长江边上追拍江豚;更多的人每天在网络上晒出自己拍摄的令人叹为观止的祖国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真是羡慕他们的随心所欲,爱我所爱,尽情发挥。我的性格,我的成长背景,我的钱包,我的吝啬,我的家庭,我的时间。决定了我不能像他们那样自由自在地背着相机到处游历与拍摄。更不能随意地更新换代手里的摄影器材。一部佳能600D单反相机,(尽管只是入门级)其完善的功能设置,可以绰绰有余的满足我闲暇时的拍摄需求。现如今数码摄影便捷的方式与极佳的拍摄效果,让我感叹现代科技的发展,今非昔比。但却没有了昔年那兴致勃勃地“DIY”的乐趣。

据我所知,现如今在北京,天津的众多资深摄影发烧友当中,还有人仍在执着地坚持着黑白胶片摄影。这是一种历史的坚持,一种情怀的坚持,一种痴迷的坚持。

我相信他们的坚持一定是有自己对于胶片摄影与数码摄影的视觉效果和魅力的不同体会,抑或说是有我不能论述清楚的理由或者说依据。

我由衷地钦佩这些黑白胶片摄影发烧友。由于他们的坚持,使得黑白胶片摄影这种艺术,可以视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

罗亚林,青春时代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红星农场)从事农业科研工作。改革开放初期到北京某研究所任秘书、公司职员。(现已退休)平素生活恬淡。不烟,不酒,不茶。唯独愿意品味咖啡的甘苦醇香。不棋,不牌,不麻。却热衷于在乒乓球台前闪转腾挪,激烈对抗,乐此不疲。闲暇时喜欢阅读、写作、吟唱流行歌曲,传统京剧。虽然年逾古稀却不以为垂暮。仍然乐观而富于激情与活力,对生活与未来充满自信。习作散见于报刊或网络平台。


主 编:刘 文编 辑:晓 荷 图 文 制 作:阿 文LOGO 制作:郝文东收 稿 邮 箱:aw5886@163郑 重 声 明:本公众号所发各类文章,均系作者原创,各类媒体使用,须经作者本人授权同意,本公众号使用插图摘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