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馆开放吗(国家体育馆:“冰之帆”年内

f1赛车 2022-11-21 19:27www.1689878.com赛车比赛

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一艘巨大的“帆船”正在扬帆起航——它就是有着“冰之帆”之称的国家体育馆。

作为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冬残奥会、残奥冰球比赛的场馆,中国男子冰球队在这里打出了冬奥最好成绩,中国残奥冰球队荣获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铜牌。当五星红旗在“冰之帆”冉冉升起,全场观众和工作人员起立,向奥运冰球运动员致敬。

冬奥会之后,见证了精彩冰球运动的“冰之帆”进入赛后改造恢复期。预计今年底之前,“冰之帆”将揭开神秘面纱,向公众正式开放。

国家体育馆。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改造亮相

冰球馆开启试运营

6月,“冰之帆”冰球馆又热闹了起来。

一群热爱冰球运动的小朋友,身穿专业的冰球运动服在冰面上滑行。在场地外侧冬奥形象景观的衬托下,孩子们俨然一位位冬奥“小运动员”。

作为冬奥会期间运动员的训练场馆,冰球馆与“冰之帆”的主馆相邻。从外观上看,它的外立面有些不一样,似乎是一片片雪花在悄悄绽放。

这小小的与众不同,藏着设计师们的奇思妙想。国家体育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越告诉记者,这是在建设冰球馆时就特意设计的小细节。

“为充分体现冬奥会的冰雪元素,冰球馆外立面采用双层玻璃幕墙的方案,外层玻璃采用的是压花玻璃,这样可以通过玻璃材质的通透性及造型的凹凸变化,营造‘冰块’的效果。”

在冬奥会、冬残奥会圆满落幕后,“冰之帆”整体进入赛后改造恢复期。其中,冰球馆的赛后试运营已经开启,由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负责。

据协会宣传部负责人姚妍妮介绍,冰球馆试运营期间,每周一到周五均有预约体验的时段,每个体验时段时长为1个半小时,价格为每人100元。

冰球场不仅仅为冰球爱好者开放,也欢迎滑冰的游客。“这两项运动项目我们分成不同的时段进行,这样既可以保证大家的安全,又能让大家玩得尽兴。”姚妍妮说。

在冰球馆大门里侧,冬奥会期间冰球比赛的颁奖台继续保留,站在颁奖台旁拍照成为大家在冰球馆的必选项目。

冰雪特色

冬奥元素留待“打卡”

不止冰球馆,在整个“冰之帆”,都依然能感受到浓郁的冬奥韵味。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共有五个冰上场馆。其中,国家体育馆“冰之帆”是建筑面积最大、观众坐席最多、参赛运动员最多、赛事构成最复杂的场馆。

国家体育馆,中国男子冰球队正在进行训练。资料图/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6月份的主场馆内,场地中央的冰面已褪去。观众坐席之间,仍点缀着蓝色的冬奥会形象标识。这些标识都将作为冬奥记忆的一部分,留在后冬奥时代。

在冬残奥会期间,“雪容融”的打碟视频曾风靡网络——“雪容融”和音响师们一起打出炫酷的节奏,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这个网红视频的“诞生地”就位于观众席最上方的小屋子里。

在这间面积不大的DJ工作区,当时的音响设备已经撤去,大门和墙面上还贴着DJ们的照片。

在国家体育馆工作了11年,王越熟悉这里的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区域。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他和同事们“扎”在场馆内,保障着每一场杯赛的顺利进行。

此前与兄弟场馆,尤其是鸟巢、冰立方相比,“冰之帆”带给公众的感觉略显“神秘”。而今,王越感受到了“冰之帆”在公众视野中的变化。

“以前我们在国家体育馆做活动,有不少市民打电话来问,‘国家体育馆是鸟巢吗?’或者‘国家体育馆’是奥体中心那个吗?”如今,在经历了北京冬奥会之后,这样的疑问少了。王越觉得,“冰之帆”正逐渐走近市民。未来,奥林匹克公园作为全世界首个“双奥”园区,也将为国家体育馆的发展带来推动作用。

“‘双奥’场馆将形成聚集效应,国家体育馆对公众开放后,观众们可以到‘冰之帆’玩一玩,从我们这里出来,还可以去逛逛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服务内容,吸引观众到‘冰之帆’体验。”王越说。

功能切换

一场“变身之旅”

预计今年年底前,国家体育馆主场馆将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为此,“冰之帆”的变身之旅已经启动。

在未来的国家体育馆,除了冰球比赛,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室内其他体育赛事等,演唱会、艺术表演等等都有可能在“冰之帆”上演。,场馆功能的快速切换尤为重要。

从冰面到陆地场地,这看上去似乎是需要一定时间转换的过程,但王越表示,由于团队成员经历了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保障,冰变“陆”几乎可以在几小时内完成转换。

国家体育馆,冰变“陆”可以在几小时内完成转换。资料图/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他说,从场馆改造方案设计、实际改造阶段,到测试赛阶段、赛时的冬奥会保障阶段以及赛后的运营阶段,所有团队成员通过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积累了大型比赛的保障经验,对场馆的设备、设施运行有了深刻的了解。

国家体育馆最早启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此后,为了迎接北京冬残奥会,国家体育馆进行改造。在王越看来,国家体育馆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这便是可持续发展最好的体现。

“在我的心目中,未来的国家体育馆将成为智慧化场馆,吸引观众们进来打卡。”王越说,在这里,观众可以体验到高科技设施设备,通过智能化满足观众的需求,让大家在这里留下精彩的回忆。

不仅是场地,像更衣室等区域也将通过改造,匹配更多的需求。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国家体育馆为运动员配置了最全的更衣室。在副馆,每支队伍都有独立的更衣室,,为了方便赛时运动员和教练的交流,赛场边还配备了4套赛时更衣室。

在后冬奥时代,副馆的更衣室区域将被拆除,主馆一些相关区域、房间的规划都将按照赛后的规划进行重新改造。记者采访时,这些区域的施工正在进行中。

王越解释说,未来,场馆的更衣室面积将更大,功能将更加完善,这样不仅符合冰球比赛的需求,也可以满足篮球、体操等陆上比赛的需求。

,目前馆内已配套了VIP包厢、功能用房、停车等服务。记者注意到,VIP包厢不仅拥有观赛的绝佳位置,未来还将配备更多优质包厢服务。

未来发展

攻坚新的课题

作为“双奥”保障人员,在来到国家体育馆之前,王越在鸟巢、水立方都参与了建设、夏奥会保障及赛后运营。他表示,“双奥”留给北京巨大的奥运遗产,可持续发展将是他和同事们在后冬奥时代面临的重要问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国家体育馆是竞技体操、蹦床、手球及残奥会轮椅篮球的主要比赛场馆。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临前,国家体育馆经过改造作为冰球比赛场馆,拥有一大一小两个冰场,还对主馆冰面、灯光、斗屏、除湿系统进行了升级,这丰富了场馆在奥运会赛后运营的业态。

未来,国家体育馆在保留冬奥会遗产的基础上,将冰球作为国家体育馆长期发展的运动项目,引进世界顶级冰球赛事、举办各类冰球培训,宣传冰球文化,打造国内冰球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展现冰球魅力的舞台。

除此之外,改造后的国家体育馆将推出无边界创科中心、世界冰球体验中心、文娱创新空间、魅力广场、儿童体验中心以及摩登消费空间等众多内容。

如何保障“冰之帆”在后冬奥时代的可持续发展?运营人员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对此王越充满信心。“在最短的时间、用最少的精力、花最少的费用实现场馆可持续运营,我认为我们团队已经具备这一能力。”

如今,曾参与冬奥保障的姚妍妮也有了新的工作职责。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姚妍妮是国家体育馆场馆运行团队颁奖领域礼仪主管,现在她作为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的工作人员回到这里。“感觉很亲切,像回到家一样。以前的办公区距离现在的办公室特别近,以至于我现在还总走错路,朝着原来的工作区就走过去了。”说起这些她笑了。

姚妍妮有一个愿望,她希望冰球运动在冬奥会后迎来新发展,拥有更多的爱好者。她说,虽然冬奥会已经结束,对于她和同事们来说,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看点1

赛场面积“收放自如”

作为冬奥会冰球比赛的场馆,按照比赛要求,国家体育馆主馆和冰球馆均使用60米×26米的比赛场地。到了后冬奥时代,更多的冰上项目比赛将落户“冰之帆”,比如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的训练以及比赛,要求冰面扩大到至少60米×30米的面积。

记者注意到,目前向公众试运营的冰球馆面积已经扩到了60米×30米。

如何“变”出4米?王越介绍说,其实在国家体育馆改造之初,就预留了60米×30米的预埋件,这样可以实现冰场面积的及时切换。

在“冰之帆”,不仅场馆设施可以实现“随机应变”,王越和他的团队也已实现“快速切换”。王越说“无论是运营团队,还是施工团队,从最早的场馆改造开始我们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合作、融合,这样我们不仅仅可以满足赛时工作,从更长远的赛后运营、可持续方面来说,大家都完全胜任。”

不仅如此,很多团队成员在保障冬奥会期间,都跟着专家们学会了不少手艺。以王越为例,对制冰技术感兴趣的他在赛时经常跑到场地看制冰师傅如何制冰,“我连着去了三天,三天都盯在冰面上。一个原因是我自己感兴趣,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冬奥会之后,将有更多的比赛在国家体育馆进行,其中有不少冰球比赛,所以了解制冰技术对于我们来说更显重要。”跟着专业的制冰师傅学了一阵子,如今王越对制冰的操作流程、方法、要点都已十分熟悉。

看点2

手机导航找座位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国家体育馆里的高科技,也都将在后冬奥时代得以保留和发展。

以观众进入场馆找座位为例,面对座位数上万的大型场馆,观众要找到准确的座位时常需要问询志愿者或者工作人员。但在国家体育馆,观众初进场馆不认路,找座位难的问题将得到解决,因为场馆创造性地推出了智慧座椅。

也就是说,技术人员通过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室内高精度GIS辅助定位技术与AR实景导航技术等相结合,观众通过国家体育馆微信公众号的“智慧坐席管理系统”就能非常方便地跟着导航找到自己的座位。

记者注意到,导航地图使用了3D仿真建筑模型,并且可以实现360度自由旋转缩放,点击建筑体,即可切换进入体育馆室内地图界面。进入智慧坐席系统页面后,场馆内的楼梯、紧急疏散口、残疾人平台等点位信息一览无余。观众只需通过选择列表项,人工或语音输入关键词或进行手动搜索,系统就可以根据观众当前位置自动规划最合理的路径以及其他备选导航路线,无需人工引导,观众用手机就能查看自己的座位信息,直接导航到自己的座位。

目前,场馆已拥有2000多个智慧座椅,未来将继续扩大智慧座椅的数量,方便更多观众体验。

看点3

灯光变换一键完成

在采访时,王越手里拿着一个iPad,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平板电脑,它是场馆灯光变幻的“大脑”。打开iPad主界面,上面显示有“观众照明”、“比赛照明”、“RGB”和“秀”四种模式。王越点击“比赛照明”,场馆灯光的亮度调整便可通过屏幕上的按键一键完成。

夜晚中亮起灯的国家体育馆和冰立方。资料图/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王越介绍,国家体育馆对冬奥赛场采用了独特的照度测量。也就是说,在不改变原有结构的情况下,通过电脑精准模拟、灯具预制角度设计以及现场精准定位安装,一次性即可达到设计要求。这独特的灯光系统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也发挥了大作用,不仅完全达到冬奥会要求,而且肉眼看去基本零光晕,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冰场围板的反光影也能得到淡化。王越说,这样的灯光布局在冬奥场馆中是最特殊且唯一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后冬奥时代,这套照明系统还将与观众们见面,而且它还为不同活动的需求预留了多样化的设计。

以iPad上显示的“秀”模式为例,工作人员通过iPad操控,就可以根据音乐的效果,让灯光秀配合打出节奏感,立体化提升灯光秀的效果。记者了解到,“秀”这一模块在赛时没有启用,未来国家体育馆在举行演唱会、演出时将用上这一智能化模块。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杨许丽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