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大自然灾害(2010年,湖北一工地因暴雨冲

沙滩排球 2022-11-20 21:45www.1689878.com沙滩排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全是白骨!啊——”

2010年,湖北黄华乡的高速修建地基上传来一道惊悚的尖叫。

众人闻声而来,只见昨天刚挖的地基坑经过一夜暴雨的冲刷后,显露出重重白骨。

其实,施工地里挖出白骨并不稀罕。

但眼下数不胜数的骨骸实在令人胆寒。

工人们即刻报警。

警方到来对尸骨进行了清点,发现数量竟达三千之多!

就在警方对尸源调查一筹莫展之时,封锁线外一位围观的老人站了出来。

他语带哽咽说:

“他们都是抗日英雄啊!”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么多抗日烈士葬身荒野,为何无人问津?

直到确定他们的身份后,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也逐渐展现在世人眼前......

昔日陵园成山田

文章开头的老人叫秦德标

他是土生土长的黄花乡南边村人。

在他五六岁的时候,其生活的村庄被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军预备第四师征用为后勤和医院使用。

那个时候,正值抗日形势最激烈的日子。

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前线战士壮烈牺牲。

为此,预备第四师的师长傅正模在村里金鱼坪买下30亩地,给死去的战士作墓园。

同时,为最大程度减少伤亡,将更多战士从死神手边抢回来。

傅正模还下令建造一所野战医院,提供后勤保障。

但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个战乱年代,本就缺医少药,临时建的医院条件更是简陋。

再加上交通不便,送来的人往往只能等死。

长此以往,很多不治身亡的伤兵与支援抗战的民夫就被并葬在这里。

这就是那3000多具尸骨的来历。

若不是如今因为要建设宜巴高速公路,挖出这块墓地。

烈士们恐怕将永远尘封在历史的角落。

令人鼻酸的是,英雄的栖息处丝毫不见墓地的庄严与肃穆。

有的只是一堆堆简陋土方,甚至比一些寻常人家土葬更加简陋。

事实上,整个墓园原本占地约12亩。

但不明真相的村民,曾占领这块地方修建房舍。

再后来此处还被开荒,变成现在所看到的农田。

而原址地惟一存在的实物,就仅剩一块约莫两米长的台阶石。

以前承包过这块地的村民说过:

“以前这台阶壮观得很,从山脚下的黄柏河一直延伸到悬崖。”

事实也的确如此,只是大家并没有放在心上。

不仅如此,墓园上原来有三个亭子。

每个亭子里面有三块碑,最大的有5米高。

其中一块残碑,上面刻着“不成功,便成仁”。

这正是傅正模师长为阵亡战友所立。

傅正模

另有一碑,上面的题字已经模糊难辨。

但却能清晰看见落款人的名字:

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陈诚。

然而这些都以被无情破坏。

更令人难过的是,墓园原先还有祭奠烈士的祠堂。

只不过在1964年左右被拆除,搞成水磨房

村民们当时把墓碑搬来做门槛石,有的则放在猪圈里。

而祠堂里的主碑那块位置,也因1984年建南边村小学被铲平

当时,也有人站出来提出保留主碑。

因为那上面刻有“陆军第七十五军预备第四师阵亡病故官兵纪念碑”。

但最终随着小学扩建,校方认为其“不吉利”而找人炸毁。

为和平献出热血的英雄遗迹,非但得不到保护,还遭到如此冷漠对待,实在令人痛心。

然而,逝者已矣,对今人进行追责也并无意义。

只是作为中国人,要深知一点:

墓碑可以被炸毁,陵园可以被移平。

但先烈故事和精神却不能被遗忘和掩盖。

当年75军预备第四师驻守南边村时期发生的故事终于显现在世人眼中。

这不禁让众人羞愧地低下了头,眼里早已饱含热泪......

英雄军队预四师

国民革命军第75军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军阀孙传芳的浙军第2师改编的26军。

这支军队几经缩编、扩编,在1937年组建75军,同日寇进行斗争。

而预备第四师,则于1938年7月在常德组建。

其下属有10、11、12三个团。

当时,第一批兵源多为湖南籍,数量有6700余名。

它的第一任师长傅正模,自1938年7月便带领部队,与侵华日军正面作战。

武汉会战

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后,日本当局将一下个重点放在宜昌身上。

因为当时的宜昌被称作川鄂的“咽喉”。

控制此地就等于把控了中国军队的后勤交通枢纽。

同时,也可给重庆蒋介石政权以更大的威胁。

可谓是,一石二鸟。

就这样,1940年5月,日军集结了30万兵力发动枣宜会战。

令人悲愤的是,仅过一个月,日军就攻陷宜昌。

危急关头,国民党第75军于1940年11月来到宜昌,驻扎雾渡河。

也是在这个地方,他们与日寇展开拉锯战,不断袭扰牵制敌人。

一直到1941年2月,日军转换策略,开始沿着长江南岸向西深处。

为阻止日寇继续西进,15军预备第四师接到作战任务:

迁至黄花乡南边村,负责宜昌夷陵区一带的防守。

当时的前线在黄花乡两河口以东的珠宝山苏家岗一带。

而预备第四师所在位置距离前线足有20多公里远。

如此看来,相对于负责江防要塞的其他师团,预备第四师的任务算是较为轻松的。

不过战场从不分高低。

他们虽然不用打激烈的火拼仗,但也天天面临小仗。

再加上预备师是新兵编组,各方面条件都比正规军差一大截。

那个时候,许多上战场的战士还穿的是草鞋,抗的是鸟枪。

可想而知,这与准备充足的日军比起来,简直是鸡蛋碰石头。

或许那个时候,众将士也明白他们注定是当炮灰的命运。

但即便如此,大家也没有选择做逃兵。

国家危难之际,个人生死早已被他们抛之脑后。

那时候,每天都有成批伤员从前线运回。

更加让人愤怒的是,狡猾的日军早已料到如今这个局面。

他们下令封锁了我军战士运输线。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军预备第四师

一时间,所有本应送到预备第四师的医疗资源全部被拦截。

无奈之下,这些物品只能靠人工走小路运送。

可这就导致其不仅数量有限,而且不能及时送到。

如此一来,一般重伤的战士百分百就是等死。

有一次,担架排三天没回后方,医院就死了60多个伤员。

刚开始,人们还会用白布裹住尸体,挖个坑掩埋。

可随着伤亡人数激增和战事愈发焦灼,大家根本无暇顾及每个人。

最终索性挖个大坑一下子埋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

不仅如此,由于死者太多,根本没有条件全部用棺木安葬。

一般营长以上才用棺木且有单独的小石碑。

而普通战士只有就地掩埋,然后把姓名集中刻在大石碑上。

其中,有一块石碑,上面足足刻有800多个名字

难以想象,牺牲人数之多,战况之激烈。

只是,要说到在这期间,预备第四师经历最惨烈的战役。

就不得不提1941年的血战沙坝店子。

沙坝店子洒热血

1941年冬,预备第四师接到开赴晓溪塔地区作战的命令。

因担心被敌军察觉,全师决定连夜开拔。

就这样,众将士穿着单薄的衣裳和已经破了的草鞋,冒着冷冽寒风,在积雪没膝的羊肠小道一路前行。

中途要是想休息,他们就会选在老百姓家中隐蔽行迹。

等到天一黑,再继续行军。

一天,全师终于全部安全到达下坪。

这里距离与日军据点沙坝店子只有三四里地。

自然,整个队伍都笼罩在一片紧张氛围之中。

而后,预备第四师的指挥部有条不紊地开启战前准备工作。

首先,他们安排三个团分头潜入下坪、孙家坳与赤板河。

接着让通讯排以最快的速度架通与各团的电话线,以便指挥作战。

不曾想,当电话线刚架好,却发现10团与师部不能通话。

经过连夜排查原因后,师部怀疑是有汉奸弄断了内线!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听闻这个消息,师部临时决定马上改变线路,以防不测。

如此,又是一通忙碌。

直到午夜,众人终于将所有部署安排妥当。

凌晨1点,预备第四师指挥部向10团下达夜袭沙坝店子的命令。

一个小时后,主攻团抵达指定区域。

此时,他们距离敌军阵地仅仅300米。

而那个时候,战士们要发动袭击的第一道关卡,就是剪断敌军铁丝网。

事实上,当时日本人在每个据点都会修筑大量半永久性的工事。

除了大大小小的碉堡,还布置满山的铁丝网。

众所周知,军用铁丝网是防步兵的绝佳利器。

那上面不仅有尖锐的倒刺,可以迟滞敌人的进攻;

还加装了可以响动的报警物品。

所以,排除铁丝网的任务相当重要,但也十分危险。

彼时,第10团派出工兵排余排长在前方开路。

他带领一人,屏息凝神、小心翼翼摸黑前进。

紧接着,凭借经验,他果断用虎口钳子相继将敌人的第一道、第二道铁丝网剪断。

这时敌人的阵地已被撕开一个大口。

10团整体得以向前跃进了100多米。

不过,离敌军越来越近,也就意味着愈发危险。

余排长和小兵对视一眼,深呼一口气,将钳子伸向第三道铁丝网。

万万没想到,咔嚓一声,铁丝而断。

然而,同时响起的还有一道刺耳的铃声。

不好,被敌军发现了!

一时间,军犬狂叫,一颗照明弹直冲夜空。

白光四射,照尽了黑幕下的秘密。

10团已无处藏匿。

最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当下情形,敌众我寡,且此地没有掩体更无战壕。

最好的策略只能是后撤保存力量,再寻战机。

可令人意外的是,10团团长却下令强攻,让战士们冲锋送死。

虽然此战后他因指挥失误被枪毙。

但那些牺牲的生命却再也回不来了。

就这样,众人赤裸裸地暴露在敌军视线与火力之下。

看着前排的士兵被日军的机枪扫倒;

后排的战士们群情激愤,开枪直往前奔。

可他们才冲了几步就被铁丝网的尖刺扎入身体。

行动放缓的一瞬,敌军的机枪扫射随之而来。

他们冲一次倒一批。

光是首次冲锋全团,死伤人数就已经过半。

这时,三营高营长紧急下令带领50多人从侧面迁回进攻。

他们全然忘记自身安危,勇猛深入敌阵。

在300个敌人的围攻下,犹能炸毁两个碉堡。

战士们的血液在沸腾,脑海里只余同伴倒下的背影与敌军狰狞的面目。

凭着一腔熊熊怒火,他们在以少敌多的情况下仍勇猛顽抗。

最终这50多名官兵与敌人同归于尽……

一夜激战后,满山遍布尸体。

这惨烈景象,任谁见了都会忍不住悲哭。

此战后,预备第四师10团活下来的仅剩下13人。

其中三个重伤,五个轻伤。

战役结束后,日军得知预备师尚有二个团埋伏在周围,直接向后撤退了10公里。

毫不夸张地说,是这些将士用他们的无畏勇猛震慑了日军;

同时也保卫了沙坝店子以西的村庄。

然而,令人心酸的是,史料中却少有预备第四师的作战情况与伤亡人数记载。

在《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的“宜昌册”中,预备第四师10团的牺牲将士只有20余名记录在册。

英雄不该被遗忘,他们的功绩与奉献也不该抹灭。

后世纪念颂功绩

非但这样,预四师在南边村驻军期间,除了保卫防守任务;

还做了不少利民的实事。

在当地享有百姓好评。

师长付正模更是一位传奇人物。

傅正模

在预备第四师驻扎南边村前,这里称得上“鸦片之乡”。

农户的水田里除了种水稻就是栽鸦片。

当时只有几百人的村子,就有三家鸦片馆。

师长付正模到来后,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禁止种、吸、贩鸦片。

一天,付正模接到群众举报,说大财主易南星家里藏有许多鸦片。

他亲自登门,以部下需要鸦片做药治病为由,拿到易南星母亲送的鸦片。

手中有了证据后,傅正模当即罚款易家大洋数千元。

后来,他又枪毙了打着贩烟幌子的四川毒贩,彻底杜绝南边村毒品的流通。

紧接着,傅正模就利用鸦片罚款作为经费,在南边村创办了“刚正民众小学校”

“刚正”是预备第四师当时的番号。

这所学校就是现今南边村小学的前身。

彼时,里面的学生多是宜昌沦陷后涌来的难民子女,也有当地学童和随军家属子女。

全校一共一百六十多人。

学费、书本、笔墨纸张、校服都是免费的。

这一举措解决了当地求学困境,促进社会安定和教育水平的提升。

南边村村民正在捡骸骨

除此之外,傅正模还指示部队为百姓排忧解难。

有时一些村民家中家里死了人,就是预备第四师的士兵帮助抬出去掩埋的。

遇上黄粮收割季节,也是部队帮助老百姓抢收抢种。

最重要的是,傅正模对军纪要求特别严厉,时常会突然出现在连队检查军纪。

1941年秋,有个老婆婆哭着来到部队,刚好碰上傅正模。

在他的询问下,老婆婆交代说有一个长官把她仅有的80斤黄豆和一头准备过年的猪抢走了。

闻言,傅正模立刻派人去彻查。

得知确有此事后,他当即震怒,叫来犯事的排长。

见到来人那一刻,傅正模先是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你办事得力得很,不管别人办不办不成的事情都能办到。”

听见长官这样夸赞自己,该排长还有点不好意思。

他挠了挠头,正准备开口回话,却被拍桌子声吓得一哆嗦。

“这个时候别人都做不到欺负百姓,偏偏你厉害欺负人。

今天你拿了老婆婆视为性命的家当,那我就得要了你的命。”

傅正模双眉紧锁,怒斥道。

傅正模

随即,他下令将这个排长拉出去枪毙,并补偿了老婆婆80斤大米和14元大洋。

预备第四师的这些事迹,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鲜为人知。

但仍然有当年的亲历者保留着这段回忆。

文章开头的秦德标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痛惜烈士墓园遭到的破坏,但也非常理解百姓的做法。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放在首要的是吃饱穿暖。

当年,傅正模师长在离开南边时,专门请当地的村民易敬香负责每年清明给埋在这里的将士上坟扫墓。

而易敬香每年遵嘱办理,直到解放为止。

谁曾想,后来遇上三年自然灾害。

天灾人祸下,人们也是被逼无奈,只想要填饱肚子,开荒种地。

哪里还有余力去保护烈士遗迹。

傅正模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傅正模的儿子来到南边村。

当时,他送去两万元钱,希望当地能修缮纪念碑和陵园。

但无奈的是,陵园破坏严重,修复难度大。

加之当地经费紧缺,修缮一事就这样被一再搁浅。

曾经的纪念碑和纪念堂被夷为平地;

曾经的墓园被黄土掩盖。

日月更迭,世代交替。

那些高大英勇的身影便渐渐只沦为历史上尘封的一页。

2010年宜巴高速的修建,才使这些珍贵的故事重现在人们眼前。

那些遥远而陌生的名字,才得以重启温度。

得知这件事后,南边村有位叫张先爱的老人做了一件感人的事情。

他家没人参加过抗战,也没人在战争中牺牲。

但他从那一刻开始在这十余亩田地里,为烈士们收集遗骨。

虽然公路施工挖出了一些,但由于当年尸体埋得都浅。

往日村民们偶尔都能在翻地时翻出人骨。

张先爱说:

“他们是为我们牺牲的,就应该好好保护。”

当然,除了当地民众保护意识的觉醒,宜昌政府也开始高度重视这批烈士骸骨。

时任市委书记郭有明批示:

“三千余抗日将士遗骸在宜昌被发现,是中华儿女浴血抗日的历史见证。”

他要求相关部门将此作为抗战史上的一件大事;

并迅速制定妥善的保护安放方案,抓紧落实好。

而当地收集完成烈士遗骸以及相关资料和物品后,马上着手为3000名烈士重修陵园与纪念碑。

夷陵区南边抗日将士陵园

同时,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为保护抗日将士遗骸,调整了宜巴高速建设方案。

由原来的纵坡路面调整为立交桥。

2016年,夷陵区南边抗日将士陵园正式修建完成。

3000多具遗骸也全都被搬进陵园之中,供后世敬仰。

2020年9月1日,宜昌市夷陵区南边抗日将士陵园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结语

国军75军预备第四师的故事只是抗战烈士的小小缩影。

在当年,还有更多的战士死无葬身之地。

他们没有栖身之所,没有凭吊之处,只是汇集成一个英雄的符号供人敬仰。

昨日是他们勇敢驱逐日寇,用身躯铸造了保卫家国的长城。

今天虽是和平年代,但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好战国家虎视眈眈。

我们新一代人亦有自己的长征路。

青年兴则国家兴,吾辈应当传承先烈的爱国与奉献精神,在奋进与磨砺中铸造新一道长城!

参考资料:

追访湖北宜昌抗日国军墓地据传埋4700人,南海网,
http://.hinews/news/system/2010/09/21/011160828.shtml

罗京;瞿凌云.三千抗战将士遗骨揭秘[J].源流.2010,10

简兴安主编.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烽火夷陵[M]. 201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宜昌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小峰乡政协联络处合编. 宜昌县文史资料 总第11辑 乡镇专辑第1辑[M].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