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家官府菜(南方观察|为岭南历史文化研究端上

沙滩排球 2022-11-28 11:19www.1689878.com沙滩排球

文/特约评论员 龙建刚

《第四届康园论坛论文集》正式出版了,这是可喜可贺的盛事。

由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委镇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康园论坛,于2020年12月11日在南海丹灶镇举行。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来自北京、江西、广西、贵州以及广东等地区的42位学者汇聚康园,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学术演绎,为丹灶带来一场文脉传承发展的“头脑风暴”。这本文集就是这次论坛的标志性成果。

这些年我常去丹灶,那里有太多让我眷念的东西。丹灶有一个很漂亮的仙湖。每次在仙湖边散步,我都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可惜知道有这个好地方的人不是很多。有一次我拍了几张仙湖照片,发了一条微信,有好多朋友就问我:仙湖在哪里?想不到南海有这么漂亮的地方。

丹灶这个地名是因为相传晋代道教大师葛洪在这里设灶炼丹而得名,历史学界把葛洪视为中国古代最早、最有名的化学家。丹灶的风景很美,比风景更辽阔、更浩瀚的是丹灶的历史文化。

我有两个很有名的贵州老乡,看了丹灶,赞不绝口。一个是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温春来,这位岭南文化历史研究专家每次谈起丹灶总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让旁边人听得口水直流。

温春来用美丽、人文和有为三个词来概括丹灶,认为丹灶不仅有美丽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中国近代转型的先行地。丹灶见证了珠江文明从产生到引领全国的过程,并在其中若干关键节点扮演着重要角色,丹灶人从思想变革、产业变革和革命思潮三方面影响了历史的走向;另外一个就是著名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有一次我陪他到丹灶走了一圈,坐船畅游有为水道,最后他说了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一个丹灶镇,半部岭南史。

丹灶有条神奇的河涌叫“有为水道”,这个名字当然是因为它流经丹灶历史名人康有为的家乡,水道上面修了一座康桥。我曾经几次建议将这条小河更名为“康河”,这样也许比“有为水道”更显得悠远和诗意。

有为水道位于丹灶镇西南部,源于仙湖,途径仙岗、西城、银河、良登和塱心5个村居。有为水道并不长,但非常漂亮。水道两岸几乎是农田鱼塘生态绿地空间,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岭南水乡生态环境。更绝的是,这条水道走出了很多影响历史的风云人物,比如方献夫、冯成修、康有为、陈澹浦、关作霖、杜维明等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13位来自南海,其中有9位来自丹灶。

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说西樵山是珠江文明的灯塔,那么丹灶有为水道就是岭南文明的航道。丹灶的历史,不只是一方水土的乡梓情怀与文化自信所系,对于理解岭南文化和国史也具有重要价值。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翻开历史典籍,我发现佛山在明清以前几乎没有太大的动静,为国家作的贡献也不是很大。但到了明清时期,佛山突然异军突起、风景独好,成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闻名世界的“中国四大名镇”“天下四聚”之一。佛山深厚的文化源头很可能与丹灶的有为水道有关。有历史学者考证,当年南宋灭亡的时候,很多逃难的文化人、达官贵族就在这条水道周边隐名埋姓居住下来,他们办私塾、开书院,为佛山的明清崛起做好了文化准备。

这几年丹灶发展很好、势头很猛。在中国百强镇排行榜上,丹灶从当年的99位大幅度提升到37位,应该是佛山进步最大的一个镇。这样历史性跨越当然有丹灶历史文化的启示和支撑。从丹灶走出来的历史名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主张,那就是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中国近代机器制造业先驱陈澹浦为家乡树立了“实业报国”的榜样……

丹灶的一大优势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些年,丹灶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做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历史的挖掘整理,近期又启动了全域旅游战略,把文旅作为丹灶发展最重要的发力点之一。我理解的丹灶“全域旅游”不是要端出“大盆菜”,而是赏心悦目的“谭家菜”。

大家都知道谭家菜是中国最著名的官府菜之一,其特点是“选料精、下料狠、做功细、火候足、口味纯”,其中的燕窝和鱼翅堪称美食极品。时至今日,谭家菜旗帜不倒,它依然是北京饭店贵宾楼的招牌菜,让芸芸众生心驰神往、念念不忘。

清朝末年,谭宗浚从南海到北京,一生酷爱珍馐美味,亦好客酬友的谭宗浚将广东菜和北方菜熔于一炉,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声名卓著的谭家菜。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的政界、军界、商界、文化界的名流政要,都以用“谭家菜”宴客为荣。民间有“食界无口不夸谭”之誉,历史有“人类饮食文明,到此为一顶峰”之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谭家菜的祖师爷谭宗浚就是丹灶谭家村人。

众人拾柴火焰高。丹灶要打好文旅牌、讲好丹灶故事,单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调动更多的外部力量、组织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群策群力、贡献智慧。第四届康园论坛的举办以及《第四届康园论坛论文集》的出版,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也开出了一个很好的“模具”。丹灶是岭南历史文化的“富矿”,值得历史文化学界去挖掘和发现,让历史告诉未来。走进丹灶,我们可以获得一种自信:为岭南历史文化研究端上一桌“谭家菜”。

(作者系知名学者、资深媒体人)

【作者】 龙建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