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读懂陶渊明,什么是真正
读懂陶渊明,什么是真正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在中国历史上,可说是个奇迹。从古到今,唐朝的李白、杜甫、孟浩然,宋朝的苏轼、朱熹、欧阳修,近代的鲁迅、梁启超、林语堂,都对他极其推崇。这是为什么呢?
是他的文学成就。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描写田园生活的文人,开创了新的诗歌类型——田园诗。他的诗,非常接地气,语言质朴,通俗易懂,却又意境深远。
然后是他的生活态度。他辞官不做,远离喧嚣的尘世,隐居乡野,回到大自然中,悠然自得。他写的《桃花源记》,是中国人梦想的“世外桃源”。他是中国隐逸诗人的代表,令人神往。
还有一点,就是他的“铮铮铁骨”。《晋书》是这么说的当时陶渊明是彭泽县令,上级派督邮来视察。有个小吏劝陶渊明说,应该要穿戴整齐,再去见督邮。陶渊明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然后就辞官离职了。
“不为五斗米折腰”,多有骨气啊!
,稍分析一下,就有不少疑问。1、督邮来视察工作,陶渊明只要穿戴整齐,见面交待公事就好。督邮并没有什么过分的行为,陶渊明有什么可抱怨的呢?2、“五斗米”是什么?他为什么不能为“五斗米”折腰?3、督邮是个官职,至少比县令高,为什么说人家是“乡里小人”呢?
【1、不愿当官的官N代】
要回答这些疑问,有必要了解陶渊明的一生。
365年,陶渊明出生于东晋江州柴桑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庐山。他的曾祖父陶侃,曾做到太尉,是朝廷手握兵权的一把手,非常显赫。他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郡守,外祖父孟嘉是当时有名的名士,深受权臣桓温的赏识。显然,陶渊明是官N代,家庭条件相当不错。
393年(28岁),陶渊明出任江州祭酒,但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又请他当主簿,他也拒绝了。州比郡高一级,“祭酒分掌诸曹兵、贼、仓、户、水、 铠之属”(《宋书》),是个有实权的职位,相当于副省长。单论官职高低,他明显比祖父、父亲,混得好多了。
398年(33岁),陶渊明出来做官,给荆州刺史桓玄(桓温的儿子)当幕僚。3年后,由于母亲去世,他辞官回家服丧。在他服丧的3年里,桓玄攻入京师,掌控了朝政,并逼东晋皇帝退位,自己称帝。随后,北府兵将领刘裕起兵,打败桓玄,又恢复了东晋。
404年(39岁),陶渊明第三次做官,他前往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不久,405年(40岁),他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
同年八月,他又改任彭泽县令。按官职高低,这显然是一次大降级。但这是陶渊明自愿的,因为彭泽县离他家很近,方便回家。十一月,从小一起长大的妹妹突然去世。陶渊明感慨万千,只当了80天县令,便“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从此再也没有当官。
他回到家后,与田野为伍,享受天伦之乐,虽然生活水准有所下降,但怡然自得。他写了很多田园诗,以及喝酒的诗。420年(55岁),刘裕称帝,改国号为宋。陶渊明拒绝承认,坚持使用东晋年号。427年(63岁),陶渊明去世了。
这便是陶渊明的一生。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太稀奇的。
【2、究竟什么是五斗米】
回过头来,我们再讨论上面的几个疑问。
先从简单的入手,“五斗米”到底是多少?《汉书》记载“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是10斗,那么,五斗=半石=二钧=60斤。再根据现在对古代出土文物的测量,汉代的1斤只有约250克,相当于现在的半斤。也就是说,五斗大约等于今天的30斤。
那么,“不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是代表县令的官职,五斗米是俸禄,也就是工资。可是,一个月工资才30斤米,鬼才去当这个县令呢?
又有人说,五斗米是日工资,一天五斗,一个月15石,合今天900斤,那就差不多了吧?要知道,汉朝郡守的级别,称为二千石。虽然可能是虚数,到东晋也会有变化,但15石实在是太少了。而且官员的俸禄,构成比较复杂,有公田、有钱、也有粮,要计算出日工资,估计以陶渊明的数学水平,够呛!再说,中国什么时候有算日工资的传统呢?
还有人说,五斗米是陶渊明一个月的口粮,意思是不愿为吃饱肚子而折腰。计算一下,一天一斤米,对于陶渊明的食量,可能真差不多。可是在陶渊明之前,没有见到任何文献,用“五斗米”表示“口粮”这个意思!难道这个词是陶渊明的首创?
事实上,“五斗米”这个词早就有了,就是“五斗米道”。大约200年前,早在三国时期,雄踞汉中三十年的张鲁,便以“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来治理汉中。张鲁声称,是他爷爷张道陵创造了“五斗米道”,封为“张天师”,世代相传。后来,张鲁被曹操灭了,五斗米道传到中原,又传到江南,非常流行。
可是,有没有可能,古时候信息闭塞,陶渊明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五斗米道”呢?答案是不可能!
陶渊明当江州祭酒时,他的顶头上司江州刺史,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家世世代代信奉五斗米道,是人人皆知的事。连“祭酒”这个官职,最早也是出自于“五斗米道”。后来,陶渊明给桓玄当幕僚时,王凝之被调到会稽(今浙江绍兴)任职。结果同样信奉五斗米道的孙恩,起兵叛乱,攻入会稽,杀了王凝之(399年)。
孙恩在江浙一带肆虐了好几年,几乎动摇了东晋的根基,在荆州的桓玄曾打算派兵救援,但被朝廷拒绝。而北府兵的刘裕,正是在讨伐孙恩的过程中,不断立功升职。陶渊明身为桓玄的幕僚、后来又当了刘裕的参军,对于震动全国的“五斗米道”,没有理由不知情。
所以很清楚,“五斗米”就是“五斗米道”!
陶渊明为什么不为“五斗米道”折腰呢?史书没有提及。猜测一下,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他出任江州祭酒时,与信奉五斗米道的顶头上司王凝之有矛盾,宁可辞职也不肯折腰。第二种可能,五斗米道是祸国殃民叛军,不向叛军折腰,也合情合理。第三种可能,前来视察的督邮,很可能就是一个五斗米道的信徒。
【3、敢于不折腰的底气】
不管哪种可能,跟自己的顶头上司对着干,都说明陶渊明缺少点“官场智慧”。不过,他敢于“不折腰”,一定有所依仗。他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呢?
这就要从东晋特殊的历史背景说起了。
西晋末年,由于中原大乱,大量北方的世家大族,南渡长江,拥立新皇帝,建立了东晋。这些大家族称为士族,为建立新朝廷居功至伟。尤其是王(导)、庾(亮)、桓(温)、谢(安)四大家族,掌控了东晋一代又一代朝政,权威比皇帝还要大。事实上,像东晋这样,皇权旁落,而由世家大族掌控朝政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士族取得了许多特殊待遇,不用交粮纳税,不受地方管辖,凭出身就能获得州郡一级的高官,代代世袭。事实上,他们就是东晋的统治阶层,是最最顶级的贵族。
江南本地的大家族,是次一级的贵族,称为寒族或庶族。大家千万别被“寒族”这个名称蒙蔽了,他们有钱有闲读书,可不是什么穷人。普通平民和大家族里的奴隶,他们日夜操劳,对于读书根本想都不敢想,是社会的最底层。
东晋社会清晰地呈现出三个阶层士族、寒族、平民。自曹丕起,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这种制度,本意是要把人才分为三六九等,以免胡乱任用。但结果在士族的控制下,反而走上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歧途。导致阶层之间的界线更加清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阶级固化了。士族作为金字塔的最顶端,傲然藐视其他阶层的优越感,显而易见。
陶渊明的祖上就是江西人,按说本是寒族。可是他的曾祖父陶侃,做到了东晋的一把手,非常显赫,是寒族中绝无仅有的特例。那时的婚姻非常讲究门当户对,极其鄙视跨阶层的联姻,而陶渊明的妈妈出自士族名流家庭;而且陶渊明的第一个官职就是江州祭酒,是相当于“副省长”的高官,可见陶家已经被士族接纳,是士族中的一员。
陶渊明是士族,是顶级贵族,根本就瞧不上寒族,更别说平民了。陶渊明敢于怒怼顶头上司的“底气”,也就很清楚了。他不怕辞官,家里有大片土地,有钱有粮,解决一家人的生活不成问题。在社会上,地位很高,想要再当官也很容易。他有什么好怕的呢?
不巧的是,他所在的时代,正是寒族崛起的时候。出身寒族的将领刘裕打败桓玄,拯救了东晋,大量寒族将领凭借军功崭露头角。几乎可以肯定,那个督邮一定就是寒族出身。所以,轮不到督邮来欺负陶渊明,陶渊明反而不愿穿戴整齐去见他,并鄙夷地说,你个乡巴佬!
【4、不只是诗酒田园】
如果陶渊明只是怀着贵族的一丝骄傲,任谁都瞧不起,又凭着贵族的优越待遇,过着无忧无虑的诗酒田园生活,他怎么能赢得历代这么多牛人的推崇呢?要相信,李白、杜甫、朱熹、鲁迅,没理由他们都看走眼了。
陶渊明三次做官,又三次辞官。从他的行为,和他写的诗,可以清楚看出,他一直在是否做官的问题上挣扎。做官是士族的天然最优选择,有丰厚的俸禄,也有亮丽的朋友圈。,陶渊明并不喜欢(也不善于)混这个圈子,他更喜欢清净,喝喝酒、写写诗、刨刨地、逗逗孩子……
他一直在挣扎,直到40岁。当得知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妹妹突然离世,他非常震动。人生在世,终究难免一死,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呢?难道要委屈到死?他终于想明白了,“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回家。从此,他“采菊东篱下”,“开荒南野际”,“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
难道陶渊明变成了他自己所鄙夷的“乡里小人”吗?不是!他只是贴近自然,偶尔活动活动筋骨罢了。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和朋友喝酒、写诗,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无拘无束,自由放飞……
陶渊明的“任性”,是有代价的。没有了丰厚的工资,家里的生活条件大幅下降,朋友圈也寥寥无几。后来,家里又遭遇火灾,生活就更差了。虽然比真正一贫如洗的农民,要好上千百倍,但比起其他士族,就远远不如了。但他并不在意,他喝着兑水的劣酒,吃着粗糙的饭菜,盖着破烂的棉被,怡然自得。
毫无疑问,他是士族里的异类,难免被其他士族品头论足,但他一律无视。寒族出身的刘裕称帝后,士族的待遇日益下降,陶渊明的生活更加艰难。但他拒绝承认刘裕的新朝廷,也坚决不要官员送来的钱粮。他坚持留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
这才是千百年来,无数牛人推崇陶渊明的原因他真正知道自己想要的,并甘愿承受代价,义无反顾、心满意足地过自己的生活!
汇成一句话就是认识自我,坚持自我,活出自我!
【5、难以割舍的江湖】
认识自我,坚持自我,活出自我!这三句话,说起来很简单,可是要做到,又谈何容易呢?
最难的,恐怕是认识自我。人在江湖飘,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自己真正在意的,究竟是什么?即便在深夜里扪心自问,恐怕也说不清楚。有些事本可以妥协,却莫名其妙地坚持,争得头破血流,徒增烦恼;有些事本该坚持,却又妥协了,想起来追悔莫及,怨天尤人。
佛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实就是“认识自我”的问题。“认识自我”和“成佛”几乎是等同的,可见其难度。
人在江湖飘,即便认识了自我,要坚持自我,同样很难。陶渊明写过一首《责子诗》“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首诗里,他的五个儿子没有一个成器,可说是他有点自嘲的、另一个角度的天伦之乐。不幸的是,这也是事实他的五个儿子,真的没什么出息。历史上,没有他们的任何事迹,只是因为陶渊明的缘故,才勉强留下了5个名字而已。虽然说儿子是否有出息,未必与父亲有什么关系。,假如你是陶渊明,你能安心地说“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吗?
恐怕很不容易。也正因为不容易,能“活出自我”的陶渊明,才让人如此羡慕。
朋友,你也想做陶渊明吗?我看,还是先干了这杯酒,洗洗睡吧。
女子排球
- 中国女排奥运名单 中国女排奥运名单出炉
- 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 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阵容
- 2024奥运女排赛程 2024年奥运会排球
- 女排世界杯颁奖仪式 女排世界杯颁奖仪式是什么
- 女排世界杯2019:女排世界杯2019回放
- 伦敦奥运会女排:伦敦奥运会女排名单
-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
- 中国女子排球:中国女子排球在哪一年获得冠军
- 2024女排全锦赛决赛对阵出炉 2024年女排全锦赛决
- 2019女排世界杯颁奖仪式 2019女排世界杯颁奖仪式
- 中国女子沙滩排球 中国女子沙滩排球的明星选手
- 2024女排决赛比赛时间 2024女排决赛比赛时间几点
- 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 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
- 女排世界杯2019赛程 女排世界联赛2019赛程
- 2015年男排世界杯 2015年男排世界杯决赛
- 2012奥运会女排 2012奥运会女排中国vs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