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的时代背景(闲聊大庾(余)牡丹亭的前世

nba赛程 2022-11-19 20:05www.1689878.comnba排名

闲聊大庾牡丹亭

作者/施千里

南安府的前身始于宋唐张九龄开凿大庾岭梅关关隘,古驿道逾岭而过,沟通南北,是古代中原通向南粤的交通要冲。至北宋淳化元年(990),因交通位置的重要,从虔州(今赣州)划出大庾、南康、上犹三县设南安军,军治设大庾(今大余县);元 至元十四年(1277)改南安军为南安路总管府,辖地如宋;至正二十五年(1365)元南安路总管张元祚举城归附朱元璋,南安路改为南安府,治所设大庾,仍辖大庾、南康、上犹三县。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析上犹县的崇义、上堡、雁湖三里,南康县的隆平、尚德二里,大庾县的义安、聂都、铅厂三里建置崇义县,属南安府。清沿明制,南安府辖大庾、南康、上犹、崇义共四县。辛亥革命后废府、州,仅设县,南安府于1912年废后原南安府衙成为大庾县衙。今大余县仍设有南安镇。据传,府衙后花园旧有十景牡丹亭、绿荫亭、舒啸阁、芍药栏、铁蕉龙、梳妆台、丽娘冢、玉池、玉池精舍、梅花观,其中牡丹亭为十景之最,当时为官绅欣赏牡丹花而建。

旧南安府地图

南安府署图

牡丹亭始建于什么年代,现在已无从查考。它的闻名,不仅由于建筑精巧,错落有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与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广为流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汤显祖 画像

明万历十九年(1591),时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汤显祖因不满朝政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严词弹劾首辅申时行和科臣杨文举、胡汝宇,揭露他们窃盗成柄、贪赃枉法、抢掠饥民的罪行,疏文还对万历登基近二十年的政治作了抨击。疏文一出,宋神宗大怒,一道圣旨将汤显祖放逐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为典史。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遇赦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他先后两次途经大庾,北归赴遂昌时,因涸水待舟,汤显祖在大庾停留一月有余。这段时间,他在友人谭一召亲属及大庾仕绅的陪同下,饱览了大庾风光,观光游览了南安府衙后花园,除了与当地贤达文人闲聊外,他还在田间听老人讲述当地民间传闻,在大树荫下听瞎子边拉二胡边唱“古文”,在尼姑庵里听老尼姑讲南安府郡守之女死而复生的的还魂故事。南安府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民间故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日后创作以大庾为背景的《牡丹亭》积累了原始素材,提供了创作原型。

汤显祖游牡丹亭图

(注谭一召,江西大庾人,明万历四年中举,五年、八年两次参加会考,恰同汤显祖一起应试。八年成进士,后至南京衙门供职,时任南京刑部郎中,官居五品,与汤显祖是两次同科考的学友、南京衙门的同僚。汤显祖在大庾待舟北上遂昌时便住在谭一召的家里。)

大余钨都广场汤显祖塑像

大余牡丹亭文化展览馆汤显祖塑像

在浙江遂昌汤显祖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汤显祖在遂昌主政时就酝酿《牡丹亭》的创作,返回故里后,以牡丹亭为背景,以杜丽娘柳梦梅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惊世脱俗的笔触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创作了千古绝唱《牡丹亭》,有力地抨击了专制的封建礼教,讴歌了追求幸福自由、争取个性解放的抗逆精神。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一问世便引起极大轰动,广为传唱。文由景起,景因文传,大庾牡丹亭遂声名鹊起、闻名遐迩,历代多少途经大庾岭南北的迁客骚人文人墨客无不来此寻幽探胜,在牡丹亭留下了众多感怀诗篇、佳词丽句。

《牡丹亭》

《牡丹亭》

《牡丹亭》

旧南安府后花园(注清光绪元年版《南安府志补正》称“东园”)原有的十景,大部分是汤显祖戏曲剧本《牡丹亭》所提到的风物古迹。由于《牡丹亭》的广为传唱,使南安府(大庾)牡丹亭的影响不断扩大,历代不断对它进行扩建修葺。清光绪元年(1875),南安知府杨錞筹资重建牡丹亭,并撰《重建牡丹亭》一文。以后的年代里,曾几次修建牡丹亭。据1990年版《大余县志》大事记所载光绪六年(1880) 知府林载亨修葺牡丹亭。光绪十二年(1886) 知府周浩重修牡丹亭,并于亭侧修丽娘墓。(中华民国)7年(1918)同年,重修牡丹亭竣工。19年(1930) 3月 月底红军火焚南安府衙,延及牡丹亭毁于火。22年(1933) 同年 拆毁老城的旧府衙及牡丹亭、蕉龙亭等残余建筑以建子午路(注从大余老城南门直贯北门,民国时曾改名为中山路,现为胜利路)、平民路(现人民路)、学前横路。 新中国成立后,西华山钨矿大余矿部驻此,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牡丹亭旧址建西华山钨矿招待所。

西华山钨矿招待所原址(西华山钨矿北宾馆)

现西华山宾馆

附清 同治、光绪年间南安知府杨 錞撰写的《重建牡丹亭》一文如下

重建牡丹亭记

清 南安知府杨錞

大凡事之废兴有数,而人之弃取不同,各有所见也。署东有牡丹亭人所共知,及观郡志备载古迹,而斯亭不传,岂以临川汤氏词曲一出为风化所关,故屏置不录欤?殊不知凭空结撰,传奇家往往有之,究于是亭何尤?且园内树木离奇台池掩映,实为南郡名胜之区,宜乎汤氏之借景生情也。使必因汤氏之说而附会之,则失之凿;然必因汤氏之说而摈斥之,亦失之拘。余莅任以来,薄书之暇偶涉东园,于园之东北隅得斯亭旧址。访之里人,据称从前科第盛时,亭极壮丽,究不知建于何代?毁于何时?是亭之废也已有年矣。久欲修茸,因筹费维艰迟至今岁仲春始得择吉鸠工,四阅月而告竣,并为之记。明非因汤氏之寓言而为之实其事也;亦非因人所艳说而为之成其美也。诚以有是园不可无是亭;有是亭何妨有是名?则予之重建斯亭也,不过仍其旧而已。适奉文采访佚事,因述所见闻以补入郡志,亦观风者之责焉。 (杨 錞撰)

注杨錞江苏省镇洋县(今属太仓市)人,清朝官员,同进士出身。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科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联捷张万榜三甲进士,与沈桂芬、李鸿章、沈葆桢等同年。同治九年(1870)始任江西省南安府知府(三品)。曾纂修《南安府志补正》十二卷,于光绪元年(1875)刊印成书。

《重建牡丹亭记》 杨錞

有关牡丹亭的原貌,已无从知道。据清光绪版《南安府志补正》,南安府府署大堂岁久失修,同治十二年秋坍塌数处,知府杨錞率大庾知县陈荫昌筹款重修内署。后楼经前知府黄鸣珂拆建二堂东首书室。署东花园内绿陰亭仅存基址,前知府杨豫成改为台,题曰绿荫依然。光绪元年知府杨錞仍就旧址建亭,规复旧迹,亭有楼,水对面有小池,因不通水源故池水常涸。台之北为“三十株梅花书屋”,系前知府邓仁堃所题。知府杨錞撰联云“与卿同是江南客,许我平分岭北梅。”再北有楼三楹颇高爽,可供远眺,为春秋佳日赏花宴会之处,知府杨錞题匾曰“舒啸阁”,并撰联云“三径就荒来恨晚,一官垂老兴犹狂。”对面系吟风弄月台暨牡丹亭,亭久废,光绪元年知府杨錞重建。楼旁有亭一间,后辟火蕉一本即番蕉,盘旋于地状如数百年物。前知府杨豫成题“铁汉”二字立碑于下。从《南安府志补正》的绘图及后人的描述,可见光绪元年重建的牡丹亭“容貌”八角形,双重飞檐,上层有“亚”字形花格窗棂。底层内外各8柱,东南西北皆门,正门悬“牡丹亭”匾,外8柱四周有“卍”字纹栏杆,内外柱之有隔扇,隔扇上半部也有“亚”字形花格窗,内外皆漆以黄色。上层柱上的楹联为“光照临川笔,春分庾岭梅”(钱塘 许庚身题);下层柱上的楹联为“辟径又栽花,想见瑶台月下;新亭仍旧址,非关玉茗风流”(镇洋 杨 錞题)。亭内有画梁,柱为红色,亭盖绿色琉璃瓦,葫芦瓶顶,亭高2丈,面积约20平方米。

《南安府志补正》中所绘牡丹亭图

《南安府志补正》中所绘牡丹亭图

《南安府志补正》中南安府署东园总图

《南安府志补正》中南安府署东园总图

1957年,为纪念汤显祖逝世340周年,著名剧作家、解放后江西省首任文联主席、时任江西省文化局长的石凌鹤根据汤显祖原著《牡丹亭》,整理改编为赣剧《还魂记》上演。该剧情真意切,文词精美,后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舞台艺术片,于1960年开始在全国各地上演,进一步扩大了牡丹亭的影响。

石凌鹤 (1906——1995)

赣剧《还魂记》海报

我知道牡丹亭的旧址和有关传说故事是1963年在大余中学读高一的时候。1963年1月,著名戏剧家、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撰写者时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文化部戏剧电影事业管理局局长田汉偕同夫人、诗人安娥,及北京大学中国戏剧史教授周贻白,著名电影导演郑君里等一行来大余游览采风。大余县负责接待的领导特意请我的语文老师、曾任大余县副县长的罗学能先生全程陪同。罗老师陪同田汉一行登梅岭上西华,向客人们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夜晚,田汉等人下榻于西华山钨矿招待所。当罗学能老师向他介绍,此处就是古南安府衙后花园牡丹亭的旧址时,田汉诗情满怀,欣然命笔,草成《凭吊牡丹亭旧址》两绝,诗曰

田汉 (1818——1968)

浦添眉翠岭魂香,

若士归来写丽娘。

今日江山倍娇俊,

斗争犹待好诗章。


层楼丛柚对西华,

曾是南安太守衙。

留得牡丹亭子在,

晶莹应不让金沙。

田汉诗手迹

罗学能老师完成了接待任务回到大余中学上课,他便将关于梅岭古驿道和牡丹亭旧址的一些历史掌故介绍给我们学生。罗学能老师还曾对我们说过,大余县城西原先有座古寺叫宝界寺,也很有名气,只是它的旧址到底在什么地方现无从知道,他打算查找资料研究一番。遗憾的是,罗学能老师还没有考究出宝界寺旧址在何处就于1966年被PH而死。直到现在,大余还没有人知道宝界寺旧址的具体位置在哪里,这是题外话了。

第二排左起第五人为罗学能老师

(宋) 刘黻 《横浦十咏 宝界寺》

1981年11月,第一届全国钨业科技大会在大余西华山钨矿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当方毅得知他住宿的西华山钨矿招待所是戏剧《牡丹亭》故事的发生地时,饶有兴趣的与几位参会领导在牡丹亭遗址前合影留念并撰联

牡丹亭前钨业开盛会

西华山下矿业庆丰收

方毅副总理在大会上作报告

方毅总理撰写对联手迹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掀起了一股“集邮热”。邮票是国家的名片,1984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邮票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牡丹亭”一套四枚和小型张一枚,编号为T99、T99M。邮票设计者为著名画家戴敦邦和李为。

邮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牡丹亭

在新中国邮票原画作者和设计者作品邀请展览中,戴敦邦先生也是以牡丹亭邮票的原画作品5连张作为展览纪念张的。

邀请展览纪念张(牡丹亭)

不久,江西省邮电管理局请戴敦邦先生设计了一套“牡丹亭”明信片共十张发行。

牡丹亭明信片外套

牡丹亭明信片(一)

牡丹亭明信片(二)

为发掘被岁月湮没的美,一些年来全国有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近三百名各界知名人士为呼吁修复牡丹亭题词作画“遥祝牡丹亭新生”。尤其是《福建统战理论学刊》编辑杨立辉先生,凭着对祖国民族优秀文化执着的爱,决计汇聚百家的心愿而奔走,为呼吁修复牡丹亭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修复牡丹亭既是大家的心愿,也是广大大余人民的夙愿,群众要求修复牡丹亭的呼声日益高涨。

为修复牡丹亭各界人士与杨立辉先生通信联系的信函、提词等(部分)

为修复牡丹亭各界人士与杨立辉先生通信联系的信函、提词等(部分)

为修复牡丹亭各界人士与杨立辉先生通信联系的信函、提词等(部分)

为修复牡丹亭各界人士与杨立辉先生通信联系的信函、提词等(部分)

为修复牡丹亭各界人士与杨立辉先生通信联系的信函、提词等(部分)

为修复牡丹亭各界人士与杨立辉先生通信联系的信函、提词等(部分)

附杨立辉先生给巴金的信


尊敬的巴老

您好!

牡丹亭原址江西赣南大余,为旧时南安府衙后花园十景之最。园内古木掩映,流水淙淙,芍药栏、绿荫亭、舒啸阁、梳妆台……散见其间,构成一组布局精巧的名胜园林。牡丹亭不仅因其景色之娟秀闻名于世,更与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广为传唱密切相关。景因文传,更是扩大了牡丹亭的影响,加之当年南安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凡到大余者必游牡丹亭。

惜该园焚于廿年代。至今,原址仅留两株古玉兰供人凭吊。尽管如此,岁月的流逝无法磨灭世人对牡丹亭的向往,人们纷纷询问牡丹亭今何在?

为此,我作了十余载黙默的寻找,决计让人间再现牡丹亭。今登门拜访,请您赐教。

江西 杨立辉 敬上

一九八五年五月廿二日

巴金的签字封

1986年11月,时任江西省省长吴官正一行至大余视察工作后指出,大余的梅关、牡丹亭很有名,大余发展旅游业有前途。

原江西省省长吴官正

有鉴于此,大余县委、县政府于1987年成立了“修复牡丹亭领导小组”,后改名为“修复牡丹亭筹备委员会”,从1992年起开始实施修复牡丹亭等十景计划。同年4月,在南昌举行修复牡丹亭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宣传部、文联、旅游局、文化厅等单位领导和福建省社科院杨立辉及中央、省、地 28家媒体记者出席。为修复牡丹亭,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山清水秀的东山之麓、章水之滨的原东山公园(当时为梅关乡政府、梅关派出所及县园林所驻地)修复古南安府衙后花园十景并将园名改称“牡丹亭公园”。聘请全国文联主席 曹禺 担任“牡丹亭基金会”名誉会长,著名园林建筑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为总设计师。决心在三、五年内建成以牡丹亭为主体的十景建筑。据专家测算,整个修复工程需投资 1830 万元,县财政逐年挤出 150—200 万元为建设资金,并祈望海内外有识之士共襄盛举,解囊捐助。

余县修复牡丹亭筹备委员会成员名单

牡丹亭基金会成员名单

接受个人和单位捐资纪念办法

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1995年12月牡丹亭主亭工程奠基,并于1996年竣工。至1998年,其余九景也相继建成。

大余县庆祝牡丹亭落成

新建成的牡丹亭亭基由花岗岩石块精砌而成,基高2米,台基之上的牡丹亭其结构如旧,但规模扩大,亭高约8.2米,包括台基则有10米以上。台基南面嵌有两块碑刻右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剧作家曹禺的题词 “莫道此曲天上有 人间春歌处处闻 书贺牡丹亭新生”;左为著名国画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关山月的题词“遥祝牡丹亭新生”。亭上挂的匾额则是书法家沙孟海手书的“牡丹亭”三个大字。

牡丹亭上书法家沙孟海题“牡丹亭”匾额

牡丹亭台基上曹禺、关山月题词碑刻

牡丹亭公园建成后,使昔日南安府衙后花园十景再现人间,成为凭吊牡丹亭、体味《牡丹亭》剧情的一大文化景观。

牡丹亭公园雪景(图来自网络)

下面将牡丹亭公园新建的十景图片配以民国时期大庾知事吴宝炬的牡丹亭十景诗。

牡丹亭十景诗

大庾知事/吴宝炬

大庾为前南安郡首邑,古梅花国也。今县公署即府衙,东偏园亭为赣省冠。余于丁巳(注民国五年,公元1917年)夏调署斯邑,公余涉园遣兴,就旧有十景分咏之,非敢云诗,聊以记实云耳。

牡丹亭

牡丹亭

美人曾此笑凭栏,不料良媒误牡丹。

摘艳光寒亭上月,还魂影合镜中鸾。

梦梅梦柳三生石,怜我怜卿一样看。

到底有情成眷属,花开富贵蝶成团。

绿荫亭

绿荫亭

芭蕉漾绿渐成荫,欲荡胸襟陟短岑。

剩迹犹留碑上字,前人先得我之心。

旧亭千载关兴度,明月一轮自古今。

到此幽情堪叙畅,盈樽有酒助狂吟。

铁蕉龙

铁蕉龙

未同草木岁寒凋,蛰伏园林恨不销。

态郁青葱呈活泼,夭张绿幕看扶摇。

久经磨练身尤健,时露锋芒气不骄。

霖雨苍生期有侍,化龙且上碧云霄。

丽娘冢

丽娘冢

不情天是有情天,一场好梦再生缘。

落花无语随春去,幽银长埋望月圆。

怨女盖棺论未定,冤禽衔石海能填。

青青草满还魂冡,才子佳人两可传。

梅花观

忆昔道场荐福开,凌波仙子下瑶台。

禅空色相魔难障,梦断罗浮鹤亦猜。

何处清香盈佛鼻,许多妙谛助诗材。

梅花观里梅千树,都是风流太守栽。

芍药栏

含葩吐艳映回栏,甘拜下风亚牡丹。

倦坐月移花影上,醉眠壶滴漏声残。

沉香十二云泥隔,粉黛三千姐妹团。

敢诩阿娇金屋贮,红颜欲出范围难。

舒啸阁

几树梅花倚阁栽,我今阁为梅花开。

一天星斗杯中落,十万峰峦眼底来。

弄月吟风狂啸傲,高瞻远瞩小楼台。

瀛洲蓬岛虽仙境,此处徜徉亦快哉。

梳妆台

梳妆台上暗销魂,往事伤心未可论。

莫遣相思常入梦,应教对镜默无言。

梁空燕子悲陈迹,粉剩莺花忆故国。

人面不知何处去,犹余膏沐旧时痕。

玉池

玉 池

一片冰心鉴玉池,有如此水畏人知。

洗涤应数渣滓去,分明顿起影衾思。

真体正方常戒满,来源清白本无痴。

沁脾喜共梅花嚼,滋味还同淡泊时。

玉池精舍

玉池精舍

波光云影驶吾庐,好读古人未尽书。

退食传经才起风,临池洗砚墨吞鱼。

乃心清心照秋水,放眼古今论石渠。

洙泗渊源同一脉,教敷梅国此权舆。

附吴宝炬 简介

吴宝炬(1873—1942),字荫慈,号毅庵,又名国寿,苗族,湖北恩施来凤县万家塘人。自幼亡父丧母,15岁时赴建始入学读书,又经历多所书院就读,万里求学,习文练武,学识渐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院试考获第一名。入两湖书院读书时被张之洞选入将弁学堂,1904年毕业,委任江南陆军小学堂监督兼教官,后任江阴要塞工程局主任委员。清宣统元年(1909)考取拔贡,举孝廉方正,官授直隶州州判,复委任南洋江阴南岸炮台总台长。辛亥革命时期,任江阴军政府参谋总长兼北伐军副司令及要塞司令官。军政府改组后任澄军总司令。民国元年(1912)三月,被副总统黎元洪聘为顾问。五月,转入地方任房县知事,后任郧阳、武昌、枣阳知事。1914年应内务部第一届知事考试,名列第一,调任江西德安知事至1926年间,先后任江西大余(大庾)、宁都、崇义、资溪,湖北宜昌、应山等县知事。后因应山县署被抢而解职,自此闲居武昌,编印诗文等。1934年应聘恩施初级中学教务主任。1936年返里,被推举为县财务委员会委员长及县志馆馆长。1942年腊月病逝。

吴宝炬一生由将官转入地方后做过十二个县的知事,在历代县官中是少有的,,由于政绩卓著,被誉为“花开十二县”。他践言于行,从严治吏,勤政为民,有口皆碑。他随身携带自刻约“受贿天诛”的图章,盖在他经办的一切文稿上以自警。十多年间在知事任内审结民间疑难案件三千多件,多能秉公明断,深受百姓爱戴。1917年夏,吴宝炬奉调大庾(今大余),离任时百姓夹道相送,爆竹声声相连,连他所穿衣衫都被炸穿无数小洞。

大余重建了牡丹亭,但还有个问题困扰着大余人,那就是汤显祖《牡丹亭》故事的策源地当年还众说纷纭。学术界、文学界对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的《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故事来源都已经考证,并取得一致看法。而《牡丹亭》故事的出处尚有争议有人说是福建南安,也有人说是广东南雄,甚至还有人说是甘肃武都,不一而足。

在这里,有必要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大余漂塘钨矿子弟学校的退休教师谢传梅。他经过数年的研究发现大余(大庾)的确是《牡丹亭》故事的策源地,并撰写了论文《牡丹亭探源》。

谢传梅老师(1941—2015)简介

2006年的一天,我在县城某电脑打印店见谢老师拿着U盘去打印论文。他告诉我,他受到邀请,将自费去浙江参加文化部、中国戏曲研究所等单位举办的“2006中国. 遂昌 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开完会回大余后,告诉我,他在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牡丹亭》故事之策源”、“理外情中《牡丹亭》追源”,论证了南宋大学者洪迈在其《夷坚志》所记江西大庾人鬼情爱故事和流传在大庾的民间传说,是《牡丹亭》故事的最早源头。这一观点是关于《牡丹亭》故事源头之争的重大突破,并在研讨会上得到众多中外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好评。江西临川汤显祖纪念馆的的参会人员向他伸出大拇指,说谢老师为江西争了光。

浙江遂昌汤显祖纪念馆

不久,谢传梅老师将他的研究论文等进行整理,并据此撰写了学术专著《〈牡丹亭〉之谜》,并在大余一位姓唐的企业家资助之下出版,印了2000册。

《〈牡丹亭〉之谜》 作者谢传梅

2008年,大余请来了汤显祖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将现在牡丹亭公园的景观与文献资料上的内容一一对应,完善缺失的景点,并对南安府后花园重新进行了设计,使《牡丹亭》故事中的杜丽娘在后花园的情感通过景点形象地为游人再现。

为提高牡丹亭公园的“品位”,倾力打造“中国最纯美的爱情圣地”,2016年8月,大余对牡丹亭公园的“十景”进行了改、扩、新建。历时一年,投资1.8亿元,占地约1200亩,规划绿化面积26000平方米的“中国.大余牡丹亭文化园”惊艳诞生了。

中国.大余牡丹亭文化园全景图

新建的牡丹亭文化园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立足于“一亭一梦世间情,一剧一城文化魂”的定位,不仅高度还原了旧南安府衙后花园的“十景”,还新建了以爱情文化为主题的广场,以及南安府衙后宅、婚庆堂、牡丹亭文化展览馆和牡丹亭剧院等建筑。在广场上竖立了“东方爱神”牌坊及杜丽娘的塑像。塑像总高13.14米、象征着“一生一世”的爱情。这里,构建精巧的各种建筑错落有致,各处点缀的花卉相映成趣,真可谓“移步换景,步步为景”。

中国.牡丹亭文化园

中国.牡丹亭文化园

后花园

牡丹亭

牡丹亭

舒啸阁

绿荫亭

芍药栏

玉池精舍

吟风弄月台

南安府衙后宅

婚庆堂

牡丹亭文化展览馆

牡丹亭大剧院

“爱情广场”

“东方爱神”牌坊

杜丽娘塑像(总高13.14米,喻意“一生一世”。)

中国-大余牡丹亭文化园既是展现牡丹亭文化的一个平台,也是广大市民陶治情操、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更成为了坚贞纯美爱情的传承圣地,成为大余的一张特殊“名片”。


施千里 2022.2.14于西华山矿坝上工人村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