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乏怎么读(坎坷世路 , 诗意人生——孙燕天诗简

nba赛程 2022-11-19 20:04www.1689878.comnba排名

孙克昌 (1910—1960),别号燕天,世居庄浪县水洛城,清末民国门族颇盛,其族祖庆伯、天章贤昆仲,皆为邑中名士,仕绩著于里乘,德行称于乡间;族内擅文笔能著作者,代不乏人。燕天先生世守彝训,砥励名节,毕业甘肃省立第一师范高级师范科。时抗日事起,国难当头,遂投笔从戎,供职于兰州防空司令部。曾历任军需处副处长、总务科中校科长、甘肃省政府咨议、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建国后申请辞职,回乡晏居,直至谢世。有《砚田诗草》、《归来诗草》行世,收诗二百二十九首,皆自恭书。民国间,甘肃省“千龄诗社”征稿,应征者五百馀,其所供诗名列第三,识者叹赏,其诗才造诣之精深,可见一斑。

孙燕天书法

孙燕天先生少年志学,读书金城,中年投笔,救亡图存,老年归里,安常处顺。无论险夷,恒以诗文来记时事,借翰墨以抒胸臆。综观其生平与创作,系心国事,爱国爱民,为国输诚效力,建功立业是他追求的人生理想。当国难当头时,他毅然走出书斋,请缨从军,“立誓雪国耻”(《家世自述》),日寇猖狂时,他感到“举目河山惊破碎,更何情绪醉桃红?”(《和友人安宁堡赏桃花原韵》)对列强侵华充满忧虑。并勉励子侄“愿勿忘此恨,操弩向扶桑。”(《抗战数载日寇愈狂书此以示侄辈》)“既吊孤魂游泽畔,复伤新血染江波。五丝难系衡山梦,壮士不吟易水歌。”(《端阳节怀古并序》)对在抗御外侮中牺牲的中国军人表示深切地哀悼。他歌颂李广、岳飞、吴玠、吴璘等民族英雄“气吞河岳军心壮,威立边庭敌胆悬。一代将才谁伯仲,纵无侯爵也流传。”(《天水李广墓》)“巍然存庙貌,万古景英风。壮志吞胡虏,精忠忤相公。”《湖滨敬谒岳王庙》)“并肩鞅掌勤王事,吞胡壮志凌云霄。将军奋勇挥天戈,义师所向胡尘扫。”(《吴山怀古并序》)作者赞壮士气节,慕英雄功业,渴望任用贤才,御外侮,振军威,雪国耻。写得雄浑悲壮,有很强的感染力。《追述归家三首》《陇头吟》生动地再现了民国末年关陇一带强征暴敛的现实;被抓兵役的悲残生活。描绘了因战争导致百姓骨肉分离,民不聊生的景况。作者直问“嗟呼民何辜,讵堪如此戕?豆萁燃太急,将何戍边防?”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的无比同情,对当政者的草菅人命予以揭露遣责。《题刘果斋先生铜像四首》抒写了作者对“双肩担道义,富贵薄浮云”的刘果斋的赞美,对其万古清名的羡慕。“至望深怜民疾苦,良筹再运子房帷。”《欢迎邓宝珊将军赋呈》,则婉曲表达了怜民疾苦,造福一方的期望。《纪念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八首》《敬和苏公友沂诗四首并序》《祖国十二诗人并序》《祖国二首》等篇,表达了对国父的真切怀念,对中华繁荣富强的寄托,对新政府的拥护,对社会安宁的礼赞,对国家强盛的期待,对祖国诗人的景仰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用诗笔揭露和谴责侵夺,真实反映民族危机和人民苦难,渴望振兴国力救亡图存;祈愿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能获得和平安宁的生活。是燕天先生爱国忧民诗作的主旋律。

孙先生虽然“三十充旧职”(《述怀》),由于“绣罢鸳鸯绣凤凰,年年忙作嫁衣裳。”(《幕府杂咏之一》)始终“未得要路津”(《述怀》)。归里后,遽逢天道之转,惊于沧桑世变,不免有“嗟余高举目,新旧两茫茫”(同上)之感叹。然因作者胸怀宽广,眼界开阔,认为社会变迁乃自然法则,人力不可挽回,“自感自惊还自勉,从头立志作人民”(《记事四首并序》),故不惊不畏,接受变化之洗礼,“努力做新民”(《述怀》),以期尽快与新思想,新生活状态相容,与社会合拍。《慎行藏》《宜睡不宜诗》《戒酒铭》《戒侥倖》《从新做人》《忙里寻幽》《四十六岁生辰有作二首》《脩身》《慎言》《勤学》《怀德》《记梦三首》《卜归》《愁怀无聊书此排遣》等修身励志篇什,集中表现了作者不为名利所摇,凌风傲雪,甘于寂寞,达济天下,穷善其身,自警自省,洁身自好而又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信条与处世态度。对时局充满善意的讽喻,充满忧患与期望。作者既不尊古守旧,亦不非古是今,故能独立思考,超然物外。表现了作者独立的人格,宽容的胸怀和出众的智慧。“持身敢诩如金玉,宿志枉存学圣贤。无情滚滚随波转,谁爱黄花晚节坚”(《愁怀无聊书此排遣》)。正是根植于这些传统道德的深厚修养,当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当面对受审查遭批斗等各种不公正的待遇时,他能适时调整自己,泰然处之,达观面对。无论顺逆,恒以清节自励,清贫自守。

无论是“官小禄石乏,俸微囊空悬”的秋夜,还是“荣华秋露暂,风雨故人疏”的闲居;无论走在“千声鸟碎大江头”的京杭道中,还是处于“进退不得失自由”的暴雨之中,甚或在洗心革面的劳动改造中,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孙先生总能以一颗诗心面对生活,始终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念。这使得他的许多写景记事诗,充满着诗情画意,明白如话,清新自然,含蓄蕴藉而情景交融,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五泉杂吟八首》,情真景切,意趣盎然,音节和谐,流丽清新;《奉和故处士赵秀三先生槐村八景诗并序》,体物工切,刻画入微,想像丰富,音韵和美;《移居五泉三首》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显得言有尽意无穷;《陇头水四首》章法灵活,长于比兴,音调婉曲,情感浓烈;《兰州竹枝词五首》比喻生动,描绘传神,如同五幅民俗风情画,传达出对地方民情的关心热爱;《秋雨绵延经旬不晴偶成五律》《石门题壁并序》《题赵氏花园二首》《杨氏山庄》《雨后登紫荆山纵目》《五柳村即事》诸作,构思精巧,写得深情绵邈,表现了对故里风物的喜爱与赞美。故里的一草一木,家乡的山山水水,四序风雨阴晴,使尘世中疲惫的身心得以清净。诗人以一颗赤子之心,深契于山水自然之灵境,发掘出自然山水所包含的人生哲理,静中蕴动,以动写静,在瞬间里感受着生命的永恒。《农村乐事十二首》《家山风情二首》等篇什,以质朴、精练的语言,通过对平凡事物和具体形象的描述,表现了春播秋收的劳动景象,讴歌了美好的田园风光,热情赞美了平凡的劳动生活,倾吐了自己亲自耕作的体会和同农民友好交往的愉快心情,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风格冲淡自然,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孙燕天先生终身坚持真理道义,恪守不渝,不因时代的悖乱而人云亦云,这种思想在诗中屡有表现。如《景阳乡铁矿并序》,以史笔的形式,真实再现了狂乱年代的荒诞与无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高山险道涧底挑水感而赋之三首》,记述了劳动的危险与艰辛,表现了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与对末来的希望。“锄草如锄恶,务尽不少遗。但须分良莠,更要慎耘籽。若使随苗尽,焉用锄草为。莽莽大地上,万事俱如斯。”(《耘桑》),则表达了对极左年代不分良莠,对旧职人员乱扣帽子,随意“专政”的意见,指陈时弊,有较强的讽喻色彩。

作者还写了不少善于融情入景、手法各异、富有特色的怀人赠别诗。《六载》《悼亡室苏氏八首》两篇,用细腻的笔触,表露了久蕴于内心的悲哀与伤情,音韵凄婉,朴素真忱,表达了对青春而逝的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先严十周忌日系公未归二首》《先师赵子脩逝世二周年》《杨煜荃表叔三周》《怀师二首》等篇,悼亲怀师,一汪情深,写得流畅圆润,不事藻绘而姿致动人。其赠别诸作,或刻画友朋形象,或借景物烘托,或虚实相映成趣,或苦口婆心劝慰,皆饱含真情,有深契入理之妙趣。如“读易以消夏,弄孙聊解颐。”、“奋袂诗千首,敲棋日几回。”(《与张质生前辈晤设后赋呈二首》),“黄花秋景瘦,绿酒别情长。”、“人离三陇地,帆绕九江城。”(《送徐韵潮归江西二首》),“此别应须齐努力,黄花晚节慎行藏。”(《送别汪奏卿同事返原籍江西三首》),“膝下孙长绕,窗前草不除。”(《张致堂先生七旬晋八寿辰二首》),“西风吹老篱边菊,归客将登雪夜舟。”(《送友南旋》),“此日长才亲百里,风翻华盖马蹄轻。”、“舟子惟期波浪静,稳帆顺势向前流。”(《赠王绎如二首》),“莫谓调羹容易事,酸辛须要自家尝。”、“应自今朝舒骥足,登峰造极赖深功。”(《送专科毕业学生三首》)“能慰亲心即是孝,何须衣锦方为荣。”(《送冠舫侄返武威教学同韵二首》),“望汝体吾心,读书勤探讨。渑俛多用功,及时修文藻。前途须自勉,家声还要保。”(《戒侄孙冬生子二首》),都是其中的名句。诗人善于撷取生活细节,熔铸人情物理,用比喻手法,化抽象的品格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加以用笔收敛,从容不迫。故其味油长,渊深。

孙燕天书法

其他如登临览胜、逆旅行役、唱酬述怀之作,咏物诸篇什,虽非其作主流,但都能寄社会时代之感于个人悲欢之中,把精警的立意蕴含在具体人事的传神描绘中,通过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烘染,表现出物象的内在神韵。或写小景,或发幽思(《枕石听流》《固关即事》《屏居药庐》《迁入故居小楼并序》);或气势雄健,境界壮阔(《兰山春眺》《玉门行》);或内涵浑厚,意绪苍凉(《四墩坪春眺》《秋意》《记事四首并序》《梦与岳丈苏公友沂晤谈醒而有作四首》);或托古讽今,婉评时世(《苏堤眺望》《西湖一览》《苏小小墓》《京杭道中四首》);或即小见大,借题发挥(《读因是子静坐法后并序》《崆峒双玄鹤并序五言八韵得玄字》《记梦三首》);或托物寓意,曲折传情,(《荞麦花二首》《咏芍药花三首并序》《题净慈寺神运井并序》)。这类篇章,皆寓思想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人以美的启迪,传达出特定时代条件下受压抑文人苦闷忧痛的心声,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社会时代的风貌。

孙燕天先生的诗,风格上以清新直白为主,兼有幽奇秀朗之致。前者音调浏亮,主旨显豁,后者自然流畅,婉曲含蓄;作者善于概括和想象,长于运用白描、烘托等传统手法,以境相为语言,能敏感把握语言的内部联系,将丰富的意蕴熔铸在短小的形式之中,开拓出一方纯净的心灵世界。是地方文化中又一道绮丽风景,与清末民国邑贤前后辉映,为闾里文苑增辉。曾传张治中将军遣人问讯,先生避而未见。由于受到政治气候影响,加之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先生诗苑之花蕾未能完全绽放,故诗中蕴蓄了许多被压抑而不能宣泄的感情,从而形成既直白奔放洒脱又哀怨缠绵,言近旨远,词淡意浓的艺术效果。“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袁枚《随园诗话》)。读燕天先生之诗,则庶几近之矣。

孙燕天先生一生以诗为侣,对生活别无奢求,“得饱应无沟壑虑,投闲反有简编忙。”(《麦黄有喜》),“胸次涣然若冰释,唯余一念是诗囊”(同上)。面对动荡的时局,恶劣的处境,一方面,他用达观向上的笔调来顺应时代和社会变化的脉搏,一方面,又沉浸在古典诗意中寻求精神的纾解和情绪的慰藉。当通过诗的幻象将胸中的块垒释放时,殷忧与苦闷便涣然冰释,表现出一种无法言喻的轻松。做诗是他最大的快乐,他把自己的人生感受凝聚在一歌一咏之中,并通过诗的艺术淋漓尽致地传达给我们。,他呈现给我们的,是心路的历程,是思想的轨迹,是真情的流露,是时代的印记,是超然物外的清新,是家乡泥土的芬芳,是生命流程中的一抹曙光,是艰难困苦中的一丝微笑,是文化的记忆,是精神的财富。

今其子孙树强先生,欲裒先翁诗以付梓,因其侄孙智慧老师商于余。余以其报本追远,为人子之本分,弘扬文化,乃我辈之义务,故不揣浅陋,对先生遗诗作了简要的评析。其中看法,纯属个人管见,贻笑方家,在所难免。尚能以此做引玉之砖,俾学人承国学正脉,重邑中文化,则亦欣且慰矣。余向敬燕天先生,味其诗,想见其人,曾有拙作咏及先生者,今附于下,聊表微忱。 当年赤县走胡尘,投笔负戈嗟陆沉。 目睹山河归圣主,胸怀黎庶呕忠心。 真诚难向世情老,正气转随人事深。

文脉秉承三代盛,故园风物满吟襟。 大庄李连太谨评并以代序 。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