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止盗(为何古有“海内升平,路不拾遗,

nba赛程 2022-11-28 20:33www.1689878.comnba排名

防止偷盗与发展生产有何关系?这又跟搞好社会治安有什么联系?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里提到过,唐太宗与群臣议论如何防止偷盗的一短话:

唐太宗李世民,与群众讨论消除盗贼的办法,有的人,要求用严厉的法律来禁止,李世民付之一笑说:“老百姓之所以去行盗,是因为赋税、徭役繁重,官吏们贪婪地搜刮,使他们饥寒交迫,所以才顾不得廉耻了。要消除盗贼,应当去掉奢侈,减省费用,减轻徭役和赋税,选拔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的衣食都有剩余,老百姓就自然不去行盗了,哪里用得着苛刻的法律呢!”

从此数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外出不用关门,流动的商人,夜间宿在野外也不用担心会遭到抢劫了。

义理:这里说明,唐太宗李世民,谈了他对消除盗贼,采取的方法,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如何搞好社会治安问题。李世民认为,不能单靠苛刻的法律,他在分析了产生盗贼的原因之后,提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这样,盗贼自然就减少了。从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发展社会生产对于搞好社会治安的重要性。只要各大生产厂家运转,那么工人不会下岗,不下岗就会有工作,无业游民减少,治安好在于无业游民少,就是这个道理。

话不多说,原文奉上: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以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这本书为何取名叫《资治通鉴》而不是别的名字呢?

其实在这部书里,司马光总结出许多的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曾认为此书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才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大约300多万字。

《自治通鉴》因为是司马光一人的精心定稿,统一的修辞,文笔极佳优美,叙事也很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司马光的政治、历史观点。对历史上有关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历年来《自治通鉴》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