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黑泥(正在消失的美丽)

nba赛程 2022-11-28 18:59www.1689878.comnba排名

随着全球工业不断发展,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由此带来全球气候异常变化,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然而其背后,还有人类为一己私欲乱砍滥伐、过度开采地下矿藏、肆意排放工业污水……携手保护家园,把美丽留住,人类已刻不容缓。



泰姬陵——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泰姬陵位于印度北方邦的阿格拉城,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亡妻阿姬曼·芭奴,即穆塔兹·马哈尔建造的陵墓。

穆塔兹·马哈尔

沙·贾汗

1631年,穆塔兹·马哈尔在分娩第14个孩子时难产去世。沙·贾汗伤心至极,据说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他不惜耗巨资为穆塔兹·马哈尔修建陵墓,直到1653年才完工,历时22年。泰姬陵寄托着沙·贾汗对爱妻的深切思念,被泰戈尔称为“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装饰精美的主墓大门

沙·贾汗死后也被安葬在泰姬陵,与爱妻相守在一起。

整个建筑群布局工整对称,色彩沉静明丽,充分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独特魅力,被誉为“完美的建筑”“印度明珠”。整座主墓由纯白大理石砌成,一天之中,随着阳光强弱的不同照射,陵墓上的色彩变幻莫测,灰黄、金黄、白、粉红、暗红、淡紫……美不胜收。1983年,泰姬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每天接待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然而,蜂拥而至的游客也给泰姬陵带来极大的负担,还要面对随时可能降临的自然灾害,如季风季节的风雨雷电。近些年,随着工业化发展和人口过剩造成的环境污染,泰姬陵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大理石台阶已经磨损,并出现裂痕,精美的雕刻和宝石也遭损坏;受马图拉炼油厂污染导致的酸雨侵蚀,乳白色大理石外墙出现了黄斑,白银大门变黑;泰姬陵附近的亚穆纳河污染严重,致使昆虫数量激增,大量蚊虫涌入泰姬陵,将绿色物质排泄在大理石墙壁上,导致泰姬陵外表发绿……

泰姬陵附近的亚穆纳河污染严重

受酸雨侵蚀,泰姬陵大理石外墙渐失昔日的乳白色。

目前印度政府已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控制游客日接待量、限制参观时间、禁止在泰姬陵附近500米范围内使用车辆、定期清洗泰姬陵外墙及维护修缮、在泰姬陵周围栽种桑树来吸收二氧化硫等。希望皇帝与皇后的爱情故事能通过这座伟大建筑的艺术精粹永远讲述下去,也希望泰姬陵永远是一颗熠熠生辉的印度“明珠”,而不会真的化为一滴凄美的“眼泪”。



刚果盆地——非洲之肺

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西部,横跨刚果(金)、刚果(布)、中非共和国等多个国家,面积约330万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的盆地。

刚果河的大部分流域都在刚果盆地内

刚果盆地资源丰富,被称为“中非宝石”“非洲之肺”“地球第二肺”。其边缘地区盛产金刚石、铜、黄金等矿产;盆地内水资源充沛,非洲第二大河刚果河大部分流域都在此地区;这里还生活着约400种哺乳动物、200种爬行动物、1000种鸟类、900种蝴蝶和700种鱼类,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物种基因库之一;更拥有仅次于亚马孙雨林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是上万种热带植物的家园,其中30%是该地区独有的,堪称抵御全球变暖的主要堡垒。

刚果盆地拥有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

刚果盆地中生活着约400种哺乳动物

生活在刚果盆地的俾格米人

然而,由于过度开采木材、钻石、石油等自然资源,非法捕猎和战乱等原因,使刚果盆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的数量减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显示,该地区的森林采伐速度已超过森林再生能力的极限。事实上,刚果盆地中的国家一直在努力解决生态问题,不断制定新的制度,如全面审计采矿业合同、禁止原木出口、保护重要的栖息地,等等,只是效果甚微。与此同时,依赖森林为生、生活在极端贫困状态下的当地社群,也发出了两难的叹息:要发展还是要保护?

过度开采木材、钻石等自然资源,使刚果盆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生活在极端贫困状态下的当地人,面临保护森林和发展经济的两难抉择。


死海——地球肚脐

死海位于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约-430米,有“地球肚脐”之称。

一般海水的含盐量是3.5%,而死海是23%~30%,且越到湖底越高。这里除细菌外,鱼类及水生植物均难以生存,沿岸树木极少,可谓不毛之地,故得名死海。由于水中含盐量高,比重大,人们可以一直漂浮在水面上,不必担心溺水。相传罗马帝国时期,军队统帅狄杜命令将几个死刑犯投入死海处决,没想到几番尝试都未能将他们沉入湖中,以为有神灵保佑,遂将他们释放。

死海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质,特别是溴、镁、钾、碘等含量极高。常在这样的水中浸泡,可治疗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疾病。因此,每年都有数十万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休假疗养。此外,死海出产的黑泥富含多种矿物质,是上佳的护肤美容品。

由于死海含盐量高,比重大,人们可放心大胆地漂浮在水面上。

死海特产黑泥是护肤佳品

约旦河是唯一注入死海的河流,其流入和蒸发的水量决定着死海的水位。由于持续缺水,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色列、约旦、叙利亚等国先后在支流上修建水坝或水渠,使本应汇入死海的约旦河水90%以上遭截流,死海同时又在不断蒸发,最终导致死海面积萎缩,水位降低,甚至周围出现了大量深坑塌陷——地沉坑。地质学家对此解释道,死海岸边土层下有经年沉积形成的盐层,原先被海水覆盖的区域因水位下降裸露出来,经淡水冲刷、浸泡、蒸发,盐层被溶解,形成空洞,久而久之地表失去支撑力而塌陷。

以色列建在约旦河上游的德加尼亚大坝

死海的面积正在萎缩

死海周围出现了大量地沉坑

死海同样也没有逃过人类的过度开发。诸多企业在死海边投资建厂,用死海中的矿物质制造肥料或以黑泥为原料生产化妆品,其中不少企业采用过时的工艺提取矿物质,耗费大量水资源;同时,湖区周边酒店和度假村鳞次栉比,也大量耗用水资源。有专家预测,如此下去,死海可能在2050年左右彻底枯竭。

2013年12月,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在世界银行总部签署协议,拟从红海亚喀巴湾汲取海水,淡化后通过输水管道注入死海。但一些环保人士担心红海海水可能在死海形成石膏晶体,催生红藻类繁殖,继而改变死海生态系统。此外,近年来约旦和以色列两国外交摩擦不断,“引红济死”计划实施得并不顺利,甚至有消息称,以色列已退出了该计划,“死海将死”似乎不可避免。


阿尔卑斯山——大自然的宫殿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横跨范围最广的山脉,呈弧形延展,长约1200多千米,宽130~260千米,覆盖了意大利北部边界、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它也是隆河、莱茵河等许多欧洲大河的发源地,水力资源丰富。这里的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变化,可分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森林带、高山草甸带,再往上则多为裸露的岩石和终年积雪的山峰。

阿尔卑斯山脉约有4000座冰川,其中一些已是享誉全球的滑雪胜地,如瑞士的马特洪峰冰川、奥地利的辛特图克斯冰川、法国的拉格朗德默特冰川等。冬季去阿尔卑斯山已成为滑雪爱好者的终极梦想。

阿尔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

滑雪胜地马特洪峰

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

然而,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阿尔卑斯山一带的地貌产生巨大影响。自1850年小冰河期结束以来,冰川的加速融化导致该地区新增约1200个湖泊,而冰川湖泊数量的迅速增加提升了该地区洪水暴发的可能性。瑞士科学院发布的年度研究结果也显示,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冰川正在稳步减少,仅2020年就失去2%的体积。此外,一个由欧盟资助的研究计划指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到本世纪末,阿尔卑斯山92%的冰川可能消失。届时,那些耳熟能详的滑雪胜地几乎都会消失,而我们或许只能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了。

正在减少的格里斯冰川,上图摄于2003年,下图摄于2018年。



威尼斯——潟湖中的水城

威尼斯坐落在亚得里亚海中一个潟湖的中心,是意大利北部威尼托大区的首府、威尼斯省省会,建于5世纪,10世纪时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海上力量。威尼斯由100多小岛组成,纵横交错的运河和桥梁将城市的各个部分连在一起,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亚得里亚海的女王”“光之城”“桥之城”等诸多美称。它还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威尼斯画派的发源地,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享誉世界。1987,威尼斯及其潟湖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被称如“一幅非凡的建筑杰作,即便是城中最不起眼的建筑也可能是出自乔尔乔内、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世界大师之手”。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古香古色的贡多拉、盛大的运河游船和狂欢节……这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城平均每天接待游客量高达5万多人次。

贡多拉已成为威尼斯的标志之一

威尼斯狂欢节中最著名的符号是各式各样、充满巴洛克风情的面具,最热闹的要数水上大游行。

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也因水而困。受潮汐和降雨等因素影响,威尼斯内河水位变化无常,洪灾和低潮频频对其构成威胁。据当地媒体报道,2月底,威尼斯运河水位开始下降,内陆河流最低达到海拔-0.48米(历史最高纪录是1934年的-1.21米),不少河道干涸、河床暴露,贡多拉船也搁浅在淤泥中。尽管遭遇水位下降,但威尼斯目前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洪水。近些年,威尼斯可谓水患不断,特别是2019年11月,遭遇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洪灾,最高水位达1.87米,众多教堂、店铺、博物馆等被淹,全城进入紧急状态。

近些年,威尼斯水患不断,2019年还遭遇了50多年来最严重的洪灾。

有分析指出,威尼斯城建于潟湖内的滩涂之上,潟湖与亚得里亚海相连。每当遭遇大风、暴雨天气,海水会出现倒灌;若出现强高压影响,潟湖水位则会下降。早年曾有研究指出,地中海预计将在2100年前升高1.4米,从而导致超过5500平方公里的沿海城市被淹没,其中就包括威尼斯。

由于运河水位下降,不少河道干涸,贡多拉船也搁浅在淤泥中。

为防患于未然,意大利政府于2003年启动“摩西工程”,在威尼斯潟湖东部与亚得里亚海相连处修建多个浮动水坝,当海水上涨到一定高度时闸门升起,阻挡海水进入。但专家认为,除地理位置因素外,水患的根本原因是近年来的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让依靠人为工程改变现状的努力更加艰难,也加大了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共同推动《巴黎气候协定》全面有效实施,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治理体系。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