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故事(开学季,回忆那些年的青春故事

比赛直播 2022-11-30 14:45www.1689878.com世界杯比赛

开学季总能勾起大家很多学生时代的回忆,不同年代的人有着不一样的记忆,或苦涩,或甜蜜,或新鲜,或有趣,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无论是40后、50后、60后、70后还是80后,学生时代永远是大家心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时光荏苒,岁月已成往事,再回首过往,连鸡毛蒜皮都变得珍贵。

40后姚小春: 我的不一样的“求学”经历

姚小春在学校组织的慰问部队官兵活动中作为代表发表演讲。

小时候,我家住在老剧院陈家里那一块,幼年时期总是无忧无虑的。1950年,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了,尽管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是父母认为,知识能改变人的一生,再困难也要去上学。于是我进入了海门第三小学就读。

从进入小学开始,我就知道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为了多学点知识,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就起床来到楼下,坐在大树下预习当天要上课的内容;而在夜晚,借助路灯,我总要学习到深夜。努力总有收获,我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慰问部队官兵等活动,这对我来说,是极大的荣耀,同时也是激励我前进的动力。

1957年,我记得很清楚,这一年台风特别大,风力大的直接掀翻了我家的屋顶,大树被拦腰折断,撞倒我家的墙壁,家里被水淋得一塌糊涂,房屋整修后,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更加困难了。而这时,我也收到了海门初中的录取通知书。怎么办,家里这么困难,我还应该继续求学吗?

最终,我做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放弃求学,在家人的介绍下,我进入了海门玻璃厂成为了一名财务学徒。那时我心里暗暗安慰自己,这也算是另一种“求学”吧!

一次在车间里,我看到老师傅们对着一根钢管一吹,一个个造型各异的玻璃制品就出现在钢管的另一头,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我找到工厂负责人,对他表明了我的决心:我要去车间做学徒。

学徒的生活总是充满艰辛的,但是我凭借着毅力和恒心,也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成就。1976年,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验,我成功制作出有柄小酒杯,之后经过我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得玻璃厂每年的经济效益提高6000多万元创汇,同时工厂还获得了省银质奖。

我在海门日用品玻璃厂任厂长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带头遵守制度,为工人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一年时间,玻璃厂不仅按时为工人们发放了工资,还转亏为盈,成功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推入正常的生产模式。

虽然我早早地停止了求学之路,但在这几十年间,我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每次外地出差,我总是会去当地的新华书店和旧书摊逛一逛,学习成为我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因为我坚信: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50后丁皖和: 我的求学生涯,苦中有乐

丁皖和求学照

我出生于1953年,由于父母的工作调动关系,我的小学和初中就读于安徽合肥,直到1968年,为了响应中央的号召——广大知识青年回乡务农,于是我也回到了家乡台州。

在务农的同时,我没有放弃学习,1974年,我经面试被录取在临海的台州师范专科学校英语专业。开学前一天,我就在开始准备上学的物品:搪瓷茶杯脸盆、铝制饭盒、印花床单、相关的英语书籍......想着就要重回魂牵梦绕的校园了,那天晚上,我还兴奋得睡不着觉。

第二天,我一个人挑着担子来到海门码头,独自乘船去学校。经过2小时的颠簸,又经过一段路程,总算到了学校。

校园的生活总是多姿多彩的。由于我们班是英语专业,老师和同学们在课堂上虽然都用普通话交流,但是私下还是用方言进行日常交流的。而班级里的同学又来自台州的各个县(市、区),要是大家都用方言交流,互相听不懂也是常有的事,更别提“洋夹土”的普通话了,有时候来一句“洋夹土”的普通话会使大家笑得前仆后仰。

在学校学习的同时,我们还要去地里与农民一起务农,这应该也算是我们的一个课程之一。其实那时候班里的同学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城市,都不太会做农活,但是大家还是有一股不认输的志气。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去地里施肥,而且施的是农家肥,同学们都忍不住捂起了鼻子。

一位带头的农民跟我们开玩笑说道:“没事的,用手把这个猪粪撒到地里后,你们的手还会变的又嫩又滑,连护肤品都不需要了。”同学们都被农民大爷逗笑了,于是干的活更有劲道了。

就这样,2年的校园生活落下了帷幕。毕业后,我分配到了洪家中学担任英语老师。直到1981年,我被调到了椒江一中担任英语教师,在从教过程中我不断努力更新专业知识。转年,通过成人考试,我考上浙江教育学院继续深造。在这所大学里,我享受到多媒体语音教学,与外籍老师面对面语言交流,接触到了更正规的英语教学知识。

我清楚的记得,每次来回学校,要乘坐10余个小时的客车,真的是让人无比的遭罪。因为那时候客车没有空调,夏天犹如坐在蒸笼里,冬天又好像坐在冰窖中。路也不太好,路上都是坑坑洼洼的石子路,坐在车厢里,犹如坐过山车般的体验。

如今,随着路网越来越发达,动车、客车的班次也越来越多,旅途体验更好了,车厢内不仅有空调,路程也缩短到了短短的2小时,可以说真的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求学之路是漫长的,虽然生活上是清贫苦的,但精神上是乐富甜的,在大学里学到了今后人生中所需要的知识,交结了来自不同地域的朋友,了解了不同风格的风情趣事,是我人生中永久抹不了的美好回忆。

60后洪昌恩: 那时学习家务都要忙

少年渴望读书的我虽时过半百但依然清晰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情景。我有幸就读公社办的当地最好的学校,但坐的凳子还得自带。

那天报名即读书第一天,我带了父亲用一把钝得破不了手指的旧斧头和一块残缺不全的旧木头拼接而成的小凳子,由陶老师安排在教室第二排。当时天下着小雨,小朋友都是踩着泥泞的小路来的,统一色的一双双军鞋被沉重的泥巴包裹着进了教室,唯独挨我边上叫阿锦的小男孩住在公社所在的街道里,他家境较好,穿了双高过小腿的半筒雨鞋,令我羡慕。

过了一会,陶老师让我们高唱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选段。小朋友个个翘起小脑瓜鼓起小嘴巴,都这么有板有眼地唱着:“提篮小买啊啊啊拾煤渣”。我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就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罚了,这让我心生恐惧,就不想读书了。

小孩的我并不笨,也不懒,却不读书,邻居大妈都奇怪了。于是谣言四起。父母站出来为我辩解,说孩子还小不懂得读书,也许大些自己会去的。这样一耽搁,我只能等到两年一轮的下一级新生入学。

我报名花了五毛钱买来的书放在家不读着实可惜,母亲就将比我大两岁的二姐去顶。二姐受家庭的收入和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上不了学,而她渴望读书,这下机会不找自来。据她回忆,当时因为有了书读而兴奋得两夜没好好合眼。但二姐顶替不到半个月便辍了学。

我清晰地记得,一天二姐在家做作业,我伏在她对面看,发现二姐碰到“共”字不会写,就将她的作业簿挪了过来,依样给写上。不想写时没将簿掉头,结果第二天二姐被老师当堂责问:“共”字的两脚像人一样生底下的,人是可以倒着走路的吗?二姐辩解说弟弟所为。老师就说小小年纪就偷懒叫别人代做,罚二姐扫地一周。

本来二姐每天回到家还得做家务,罚扫地后,每天回家迟了,待做好作业便没有时间做家务。父母认为她有意偷懒,又有人告状说她的作业让我给做的,更认为她不是读书的料。在没有家访,没有家长会的年代,二姐就这样辍了学,并且没再读书。

现在,时代更好了,男孩子和女孩子都可以读书,家校之间的沟通也更方便流畅。像我二姐这样的情况,再也不会发生了。

70后徐丽平: 拥有全村第一辆凤凰牌自行车

我小学在黄岩头陀镇溪头小学读的,一年级的时候,家里给我买了写着“为人民服务”的军绿色斜挎书包;到二年级的时候,小女孩就知道爱美了,我要妈妈买了波点的、带荷叶花边的粉色书包,特别洋气,那会别提有多喜欢。暑假的时候,每天盼着早点开学,因为去上学了,不仅不用做农活了,还可以挎着漂亮小书包和同学们玩,上学就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

上世纪70年代的乡镇小学,课没那么多,书也没这么多,主课只有语文和数学。语文老师要身兼多职,除了教语文,还要教美术、音乐,除了语文课,其他课都是方言教学的,导致我后面的普通话一直很差,还闹了不少笑话。有一次,有个同学用普通话说:你的袜子真好看。我当时就懵了,袜子是什么东西?我身上到底哪里有袜子?后来还偷偷问别人,袜子是什么。因为在咱们台州方言里,袜子是叫“洋么”。

那会还没有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做的是第七套,下课最好玩的游戏就是跳橡皮筋和跳格子。上学是骑着永久牌自行车去的,那是偏男士的二八杠自行车,所以要“打半脚”,小女孩骑着有点吃力。后面出了凤凰牌女士自行车,家里人就给我买了,是我们村第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还挺风光的。

到后面要读高中了,家里亲戚都劝:“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别浪费钱了。”那会的高中学费确实挺贵的,要100块钱。1991年的100块,真的是很多钱了。但是父亲还是坚持送我去。为了省钱,我们都用铁饭盒带菜去学校,带的最多的就是咸菜、梅干菜扣肉之类的,因为这些菜不容易坏,可以吃一个星期。一个星期生活费有2块钱,但是也不舍得花,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2毛钱一份豆浆,一个星期也只偶尔喝个一两次。一到暑假,我和家里兄弟姐妹们就去做工艺品,给自己赚学费。如今再看自己孩子的学校,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先进,我们学生时代成了我们这一代最宝贵的记忆,那是现在孩子们无法理解的快乐和美好。

80后王卫君: 东拼西凑,交上小学学费13元

我们家在天台大山里,家里条件不太好,到现在都还清楚地记得,小学的学费是13元钱,我们家因为孩子太多了,付不起学费,只能拖欠着,后面学校来催,催得难为情了,家里卖了粮食拼拼凑凑才把学费交上。

小学的书包是我老姐捡的碎布片,用缝纫机拼凑起来的,也买不起自行车,每天只能走路上学,大概要走20多分钟。等到了五年级,如果我考不上初中,那就没得书读了,所以老师特别重视,在晚上给我们另外补课。从家里到学校,我要穿过两座大山,晚上的时候,整个山里都黑漆漆的,还有不知名的鸟叫,小孩子一个人走别提多害怕,如果刚好能碰到同班的男同学就幸运了,但是也不敢走太近,那个年代,大家都害羞,不敢跟男同学说话,更别说一起走路了,只敢远远地跟着。日子很艰辛,可过得却很开心,每天在大山里乱跑,没有任何玩具,一根竹竿大家就可以上蹿下跳爬一天,那会的快乐纯粹又简单。

到了高中,学校每个宿舍要住20多人,房间条件很简陋,时时会见到老鼠,糟糕的时候,老鼠还会爬上你的床,放在现在听听都觉得很吓人,但那会也没觉得。一个月的生活费是50元钱,带去学校最多的就是咸菜了,因为可以吃得久,每到饭点,宿舍里大家就坐一起,相互分享咸菜,看看谁家的咸菜最好吃。

冬天的早上六点钟起来晨读,推开窗子,太阳初升,带着点雾蒙蒙的天然“滤镜”,一眼望去,大片大片的金黄色麦田,阳光洒在田野上,远方拖拉机慢悠悠地爬着,冒着白烟,飞鸟盘旋,那个画面是刻在我脑海里永远不会忘的美景。那会的读书条件跟现在比肯定是天壤之别,可我们也很珍惜我们那个年代,质朴又真挚。虽然说不上来具体什么事情让人幸福,但整个回忆都是温暖的。

【来源:椒江新闻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m.sina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