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粗布十大品牌厂家(从“小生意”到国家级非遗

比赛直播 2022-11-30 14:45www.1689878.com世界杯比赛

传承人王义林(前右)进行牵经操作(受访者供图)

村民在枣阳平林镇传习所学习织布(受访者供图)

枣阳粗布产品参加深圳文博会受青睐 全媒体记者张亚婷摄

□全媒体记者张亚婷

“经过15年的挖掘、传承、保护、创新、发展,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终于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1月20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期刚过,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大友难掩兴奋地对记者说。

刘大友不仅创立了主打手工粗布产品的企业,而且扛起了传承这项非遗文化的重任。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在企业做大做强的,让枣阳粗布制作技艺重获新生,走向全国,更是为非遗传承的难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题思路。

从“温暖记忆”中发现商机

1972年,刘大友出生在枣阳的一个普通人家。在刘大友儿时的记忆中,母亲王义林总是白天干农活,晚上织布。“小时候家里穷,母亲总是给我们做粗布衣服穿。”刘大友说,这是挥之不去的温暖记忆。

枣阳粗布又被称为老棉布、老土布、手织布等。传统棉纺织技艺(枣阳粗布制作技艺)曾是农村妇女谋生的主要手艺,粗布广泛用于服装面料,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枣阳粗布制作技艺全由手工操作,有轧花、弹花、搓棉条、纺线、拐线、染线、浆线、倒筒、牵经、穿扣、上机、织布、染布等17道主要工序。

枣阳曾有“家家纺织,机杼相和”的传统。《枣阳志》中记载“本县土织土纺历史悠久,清朝发展很快,山西、陕西等省客商来枣阳做土布生意大发其财,并在县境内建有山西会馆、陕西会馆多处。1951年,各区供销社建立后,将土布、土纱列为收购的主要品种,主要销往陕西省及本省保康、郧县等山区。”1980年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审美的变迁,化纤、羊毛、皮革等材料制作的服装走进了枣阳人的生活。枣阳手工粗布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后来,为了谋生,刘大友南下广东打工,返乡后还开过小宾馆,直到2005年,传统粗布回到了他的生活中。那一年,刘大友与妻子张其华去三峡景区旅游,看到有土家族妇女在用传统腰机织布,熟悉的场景唤醒了儿时的记忆,也让他们从中看到了商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返璞归真的消费潮流也逐渐兴起。”张其华说,她开始奔赴全国各地考察粗布市场。“做粗布生意,不仅能挣些钱,还能传承祖传的手艺。”经过调研,刘大友与张其华一致认为,这是可以从事一辈子的事业。

市场化运作盘活老手艺

创业要面对两大难题没有生产工具、没有大量会织布的人。刘大友和张其华奔赴全国各地找织布机,到农村找手艺人,并组织刘大友的母亲王义林和亲戚中有织布经验的老人,开始恢复枣阳粗布制作技艺。

枣阳粗布具有质地柔软、爽身舒适、不起球、耐水洗、不起静电等特点,穿起来夏季吸湿沥汗、冬季贴身保暖。但,它也有两个致命的缺点缩水和褪色。“要想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就必须先解决这两个问题。”张其华表示,他们通过多次实践,采用了预留缩水空间的办法。“假设我想要的长度是10米,洗后会缩短成9米,缩水空间为1米,那么我在剪裁时就会剪裁成11米,客户买回去洗后缩水就差不多是10米。”

张其华说,还有个方法就是在制造时先水洗一遍。关于褪色的难题,张其华表示,随着染色技术的发展,现在采用了植入染色剂,已不会出现掉色的问题。

夫妻二人坚持“老布新做”的研发理念,在全国提出“手工家纺”的概念,把老手艺融入现代生活,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都市现代的审美观点,研发生产出一系列美观、耐用的家居生活用品。

2007年,他们在武汉注册了“百布堂”商标,成立了“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纺有限公司”,寓意做枣阳粗布的百年文化、百姓产品、百年品牌。2007年10月,百布堂在武汉中南路开了第一家专卖店。“生意很火爆,商品一上市就受到了客户的追捧。”刘大友说,创业第一年他们连开了4家店。2020年,百布堂养生棉凉席进入“荆楚优品”目录。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百布堂已在全国开设了115家专卖店,产品畅销国内外。

在发展企业的,刘大友夫妇也加大对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经过申报,2015年,枣阳粗布制作技艺成为市级非遗项目,2016年成为省级非遗项目,2021年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从2006年至今,刘大友等人共收集相关织布器具数十种,其中老木质织布机300台、手摇纺线车115个。在枣阳市文化馆的支持下,刘大友在枣阳、武汉等地开办了4个枣阳粗布制作技艺传习所;还与枣阳市妇联一起建立了创(就)业培训基地,面向社会免费培训3000余人;向枣阳市七方镇妇女双创培训基地、枣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以及传习所发放织布机77台,既扩大了传承群体,又解决了留守妇女就业问题,为更多家庭增加了收入来源。

近年来,他们还在武汉纺织大学、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高校工作室及产学研基地,以丰富产品品种、创新粗布产品。2019年,枣阳粗布出现在由北京恭王府博物馆、武汉纺织大学联合推出的“新织楚裳”非遗服饰秀上。设计师通过大胆创新的裁剪和拼接,充分表现了手织土布粗细的变化和自然的质感,设计出融于当代时尚生活的系列服饰。“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需要政府搭台、扶持指导,需要传承人坚守匠心、不失本真,需要群众参与,扩大传承面,更需要创新发展走产业化道路,为现代美好生活服务。”刘大友还以枣阳粗布为载体,与其他非遗项目合作,邀请国家级非遗项目黄梅挑花的代表性传承人石九梅、湖北省级非遗项目大冶刺绣传承人刘小红等联合创作手工作品。2020年,枣阳粗布与大悟汉绣进行“双非遗”合作,请大悟绣娘们在枣阳粗布上进行创作,为当地近1000名妇女提供就业机会。“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非遗经纪人,让非遗人抱团取暖,一起为中国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刘大友说。

来源 襄阳晚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