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堂(董振堂:死后被割头示众,长子亦烈士,

比赛直播 2022-11-30 14:44www.1689878.com世界杯比赛

1937年1月20日,被称作长征“铁流后卫”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在领兵与国民党马步芳部激战9昼夜后牺牲。时年,他年仅42岁。

董振堂牺牲后被和其他的高级将领一起被割下头颅,后马匪还将他们的头颅挂在甘肃高台城门楼上示众。不日后,马匪还把董军长的头连同相片一起送到领了重赏……

彼时,董振堂的妻子贾明玉和三个孩子正在逃难的路上。在不久前,他们曾听说董振堂正在一代领兵作战。

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里,“逃难”几乎等于“失联”。

董振堂牺牲那年,他最大的儿子董光楹年已经17岁了,因受父亲影响颇深,他从小喜欢读书识字,小小年纪时便许下了报国之志。

董振堂的二儿子董用威原名董光桢,生于1924年,父亲牺牲时他年仅13岁。但在此前,他已经有七八年未见到父亲了。

董用威对父亲的记忆停留在1928年冬到1929年初,当时董振堂还是西北军13师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当时,他是随母亲、兄弟姐妹还有爷爷奶奶、伯母一同前往洛阳与父亲团聚的。

董振堂与贾明玉

虽然当时董用威只有四五岁,可他也有了些记忆,他一直记得在洛阳时他们一家的吃食:两菜一汤。当时他还很奇怪,父亲不是做了官么?为何家里的伙食还是跟以往一样呢?

后来董用威才知道,父亲董振堂之所以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工资都拿来接济手下士兵了。

因为和父亲相处的时日实在太少了,所以董用威和父亲在洛阳团聚的那半个多月里,他一直对父亲怯怯的,他总无法把眼前这个高大的军装男子与母亲口中的父亲联系起来。

因为觉得父亲生疏,董用威总不乐意和父亲亲热,董振堂有几次过来想“亲近”他,都得了“冷遇”。见到这情景,董振堂心里自然有些失落。他多少因此觉得:自己是个好将士,却并非好父亲。

好在,后来的董用威慢慢和父亲“混熟”了,偶尔,做长官的父亲还会放下架子和他们一起做些游戏。

董振堂儿子儿媳

在洛阳的日子是董用威第一次离开老家和大世界接触,所以他难免会经常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父亲和周围的世界,对他而言,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很快,董用威便通过观察发现:与父亲往来的大官和官太太们都穿得格外好,只有他的父亲和母亲还有他们一家子才穿得非常朴素,他母亲的衣服甚至到处是布丁。

许是见董用威母亲的衣服实在太破旧的缘故,这次洛阳行,董振堂给母亲买了一件棉袍、一件小棉袄和一条棉裤,都是布的。这些衣服一共花去了5个大洋,这个钱数听起来很大,但若按照当时董振堂一个月200大洋的工资看,它却只能算很小的花销。

董用威记得,母亲对这身衣服喜欢极了,回去后每次浆洗她都格外仔细。

半个月后,随着部队战事的吃紧,董用威和爷爷奶奶、母亲等便不得不再次和父亲分开了。临别前,父亲董振堂对母亲说:

“你不要惦记我一个人在外面,我这一辈子,不会吸烟、喝酒,更不会逛窑子。即使我阔了起来,也不会寻小老婆。”

董用威一直记得,母亲听到父亲这话时,眼睛里闪着光。

临别前,董振堂抱了抱几个孩子,小小的董用威并不知道这离别有多久,所以当时并没有表现出不舍,他并不知道,那一别竟是他们和父亲的永别。

与他们分别后两年后的1931年12月13日夜里12点,因不满蒋介石之的独裁,董振堂带领二十六军起义了。经过短暂而激烈的战斗,起义取得了胜利。

之后,董振堂所在的国民党二十六军共计一万七千人全部加入了红军,这些兵力,几乎占了当时的中央苏区红军总兵力的一半还多,而董振堂带来的2万多件武器装备,使得处境艰难的苏区红军得到极大的改善。

起义成功之后,董振堂高兴极了,在被无数欢呼的百姓簇拥着时,他恍惚觉得:自己马上就可以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理想了。

加入红军后,董振堂率部先后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屡立战功。

期间,董振堂还被授予了一枚象征革命最高荣誉的红旗勋章,由此可见,董振堂为革命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即长征,董振堂所率领的红五军团则担任最艰苦的后卫任务。

长征期间,董振堂曾为一名孕妇令整个兵团额外阻击,他当时喊出的那句话至今仍旧振聋发聩,他说:“我们要拼死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

长征中,最危险的就是后卫,他们随时面临敌人的围剿。可是,因为战术高超,董振堂一次次成功突围。可长征结束仅仅几个月后,他和将士们却因驻守高台而被马步芳部杀害了。

父亲牺牲的消息,董用威一家是在5年后,即1942年才知道的。

董振堂去世的消息被董家人知道后,一连几天,董家都沉浸悲痛的气氛里,贾明玉像疯了一样地哭嚎。夜里,悲痛欲绝的贾明玉一直一遍遍用已沙哑的声音呼唤着董振堂的名字。

那段时间,董用威生怕母亲也跟着父亲去了,那样,他们三兄妹就真的成了孤儿了。

贾明玉等在董振堂像前

因为怕母亲寻短见,那些天,董用威格外留意母亲的动静。他发现母亲竟经常抱着那个她和父亲枕了十多年的枕头发呆。董用威对那个枕头印象十分深刻,这些年,无论逃难到哪,母亲都会带着这个枕头,他知道:那是母亲的念想,那个枕头里有他们最美好的回忆。

董用威并不知道母亲是否知晓父亲遇难的细节,他希望她不知道,“丈夫被割头示众”那样的残忍事实,哪个女人承受得了呢。

就在董振堂牺牲消息传到董家后不久,董振堂和贾明玉的长子董光楹也秘密加入了中共游击队。因为怕母亲受刺激,参加革命后,他一直未将自己革命的事实告知母亲,只说自己是“寻了些小事”做着。不久后,他和父亲一样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牺牲了。

同样地,贾明玉得知自己儿子牺牲的消息,也是在儿子牺牲很久之后。

但这一次,贾明玉却并没有过分悲痛,她更多的是欣慰。在祭拜丈夫时,她流着泪跟丈夫说:“你知道吗?咱们的儿子跟你一样出色,他是看你的书受你的影响当兵的,我知道。你们现在肯定见面了,以后有孩子照顾你,我就放心了。”

贾明玉口中所说的“你的书”,实际是她一直珍藏的宝贝:董振堂看过并标记过后寄回家里的书籍。

董振堂故居

贾明玉没有文化,但她却很想和丈夫一样学习知识。尤其,当她看到婚后的丈夫每日天不亮就起来读书时,她内心深处便更加渴望知识了。

董振堂发觉妻子也渴望学习知识后便试探性地问:“你是不是也想读书”?面对丈夫的发问,贾明玉却并没有回答。但董振堂已经从妻子的神态里知道了真相:她也想学知识。

这个发现让董振堂着实高兴了很久,他一直觉得夫妻共同进步比什么都重要,如今妻子想学知识,这不就是共同进步的基础吗。

于是,得空时,董振堂便开始手把手地教妻子读书了。

可因为两夫妻总是聚少离多,所以贾明玉的学习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为了让妻子在自己不在时也能学习,董振堂便“发明”了给妻子寄“已标记书”的法子。

这个“已标记”书,便是董振堂用妻子做过标记的书,有的生僻字,他甚至还贴心地标注了读音。每次看完后,他都把这些已标记书装进特制的箱子里存着,书箱装满后,他就托老乡把书带回老家。

因此,每当有老乡把书带回来时,贾明玉就知道:丈夫有音讯了。于是,她就会趁此机会向那位老乡询问丈夫的情况,而那位老乡离开后,她会把丈夫的书一本一本翻看一遍,寻找丈夫写的每一个字。

虽然她不能完全看懂书里的内容,但每次能看到丈夫在书上做的标记,她就会感觉丈夫就在她面前看书一般。

后来,那一本本的“被标记书”便成了贾明玉思念丈夫时的寄托了。再后来,这些书便到了孩子们手里。

董振堂牺牲时的报道

董振堂绝想不到,他给妻子安排的这些书竟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自己的几个孩子,这些书甚至直接将长子董光楹的人生导向了一个全新的人生。

因为董振堂看的书很多与救国救民的进步思想有关,其中甚至不乏涉及三民主义和《新青年》等书籍,董光楹便慢慢地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慢慢地,他自然也和父亲一样彻底走上救国救民之路了。

同样受董振堂寄回家的那些书影响的,还有他的次子董用威和女儿董光苔,只是,相比哥哥之走上革命道路,他们两更多的是通过父亲的书籍树立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理想。

董光楹牺牲后不久的1946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了。此时,刘伯承、邓小平等依靠董振堂的堂兄辗转找到了贾明玉一家。此时的他们正流落在安徽。

了解到具体情况后,贾明玉和儿子女儿被火速接回了解放区。为了保障他们的生活,毛泽东主席特批:边区政府分配了50亩良田给董振堂家人,后来他还派人送了60万边区币过来。

有了组织上的照顾,贾明玉一家生活状况才得到改善。也是在这期间,董用威知道了毛泽东主席曾对父亲的评语:

“他是一个好同志,是一个坚决革命的同志……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的革命队伍就是需要这样的同志……”

这个评语,后来被董振堂一家视为了荣誉一般的存在。

也是从此时开始,贾明玉和孩子们才终于完整地对董振堂之革命之路有了深入的了解。

董振堂家

当贾明玉知道自己的丈夫曾是长征的铁流后卫时,她的心里充满了自豪,听解放区同志讲述自己丈夫的种种时,她的眼里闪着动人的光亮。

此时的董用威也对父亲更加崇敬了,但他同时也对父亲的最后牺牲充满了疑惑。

董用威发现,在甘肃高台驻守时,他明明可以突围,但他最终却选择了与实力悬殊的马步芳死战,这就意味着:这是抱着必死之心而战。董用威不懂,父亲为何如此呢?他觉得,父亲若突围,红军便可少牺牲一员大将。

也难怪董用威有这样的疑惑,要知道,当时的董振堂可是红军中少数能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将军之一啊!

和董用威有同样疑惑的还有叶剑英,因为不能理解,1956年11月,已是元帅的叶剑英在视察河西走廊时,仰望悬挂过董振堂烈士头颅的高台县城楼感慨万千,他还情不自禁地为董振堂作诗道:

“英雄战死错路上,今日独怀董振堂。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你著荣光。”

一个“错”字,便诠释出了叶剑英对董振堂宁可战死不突围的遗憾。

董用威和叶剑英一直未能解开的疑惑,后来被贾明玉一句话解开了,她说:“他是不想放下高台县的百姓啊,他若没有用命去拼,高台沦陷后,他即便活着,也会一辈子不心安的。”

也是自这后,董用威对父亲的理解更深了。

越来越了解父亲后,作为后人的董用威萌生了想找回父亲头颅的想法。董用威觉得,若真能找到那颗头颅的下落,母亲的余生或许能多一些宽慰。

经多方了解后,董用威才知道:和自己一样想找回父亲头颅的,大有人在。开始找寻后,他也慢慢知道父亲牺牲后关于其头颅下落的一些细节了。

董振堂的头颅被马步芳手下马元海割下后曾被泡在酒缸里,之后,头颅被拿去给马步芳过目了。马步芳看到红五军军长头颅那一刻兴奋不已,他当即便带着头颅前往南京邀功去了。

马步芳带着董振堂头颅到达南京后,在南京被再次示众,示众后,这颗头颅被作为战果保留了下来。抗战时期,董振堂的头颅被带到了重庆,之后,它又再度被人带回了南京。

抗战胜利后,董振堂的头颅被敌人扔进了南京雨花台的一条沟渠里,自此后,这颗头颅便再也未被找到踪迹了。

关于父亲董振堂头颅的这些消息,董用威是通过父亲战友何基沣知情的。

1949年4月,时任34军军长的何基沣进入南京城后,便第一时间前往雨花台找寻过董振堂头颅的下落。可惜,多方查找后,何基沣也没能找到董振堂军长头颅的下落。

沿着何基沣的线索苦寻多年后,董用威开始质疑:“当日被俘虏特务提供给何军长的关于父亲头颅下落的消息,是否属实呢?”

有了这个疑惑后,董用威便将搜寻范围从原来的南京扩大到了全国范围。自此后,只要有关于长征烈士的消息,他都会格外留意。

或许是功夫终究不负有心人罢,2015年,关于董振堂头颅下落的确切消息终于被董用威等来了。

根据多方考证,董用威父亲的头颅实际被埋于青海省西宁市。

原来,当时董振堂牺牲后,他的头颅便被悬挂于高台示众了。之后,敌军便将其头颅送到了河西医院并被泡在了用烧酒制作的酒精里。后来,董振堂的头颅被泡在满是酒精的铁皮桶里长达三月。

三个月后,董振堂头颅被送到了西宁交到了马步芳手中。马步芳并未将它拿到南京领赏,而只把这颗头颅放置在了中山医院保存。

马步芳与蒋介石等

后来,董振堂的头颅因为保存不当不幸腐坏了,于是,他们不得已将这颗头颅就近埋在了中山医院西墙外的空地内。与董振堂头颅同时被埋于西墙根儿的,还有红五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红九军军长孙玉清的首级。

遗憾的是,董振堂烈士头颅下落被找到时,董用威的母亲贾明玉已经去世几十年了。而此时因为年事已高,董用威想要去西宁祭奠父亲的愿望也只能一再搁置了。

可叹,因为至死不知道丈夫头颅的确切下落,贾明玉死时依旧心有遗憾。好在,贾明玉死前,董用威的儿子董乃煌特地将自己从甘肃高台爷爷牺牲地捧回的两抔土送给了奶奶。这,大约也算是一种安慰了。

董振堂孙子董乃煌及后人在爷爷纪念像前

贾明玉死后,董用威特地将那两抔土和父亲唯一照片与母亲合葬了。

找到父亲董振堂头颅下落后,自觉已无遗憾的董用威终于心安了。在祭奠父亲时,他喃喃说:“我和儿子都没丢您的脸,我们没啥贡献,但我们把您的精神传承好了。”

董用威这里所说的“精神”实际是:爱国爱民、善良、淳朴等等。

私以为,这样的传承,当是烈士们最愿意见到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